推动体育产业化 培育优秀人才
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性佳绩,说明香港体育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些成绩得来不易,香港的精英运动员为香港注入一支强心针,令社会充满正能量。香港体育学界未来亦应积极携手政府各部门、全港区议会,为运动员提供更适切、更完善的专项培训,并提供机会予青少年了解举办赛事、大型活动的管理技巧及各项细节,对有意投身体育事业的青少年打好基础,培育成为体育行政人才。
详细内容照顾多元发展 成就非凡出路
教育目的为社会培育人才,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近 14 万人,因此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出「抢人才」,以强化香港竞争力。张建新校长认为除了「抢人才」外,亦应将培养人才的焦点放在教育体系上,参考国家「二十大」提出育才造才的未来新人才战略,将培育人才划分为普及化和拔尖两个层次。
详细内容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培养爱国爱港人才
人才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元素,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更肩负着教育的重责。香港未来培训人才需要先确立目标,从而培育相关专业人才。教联会主席黄锦良指出,香港需要建立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人才培训的目光要长远,不能只局限于服务香港,未来更应将眼光放至大湾区,甚至整个国家。香港亦应善用自身的专长与优势,教育下一代建立更长远的目标及扩阔胸襟,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社会发展所需。
详细内容聚人才之力 筑繁盛之基
政府重视教育和青年发展工作,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更指出,「青年是香港的未来」,并致力于为青年创造上流发展的机会。在教育方面,培育青年成为德才兼备、爱国爱港、持守正面价值观及具备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教育局亦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携手教育界推动教育发展,肩负起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今期《教育专业》封面故事将集中讨论学界如何培育出迎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以回应香港建立「人才库」的需求。
详细内容升小英语准备 掌握英语系统 全靠好方法
随着疫情缓和,防疫措施放宽,小学生也开始全日上课了。有家长支持,亦有不少反对,认为延迟放学直接影响课后学习。但是,所谓的课后的学习其实很多时就是参加补习班「做功课,再补底」。若然小朋友能在午饭后时段在学校完成大部分家课,有充裕时间消化课本上的知识,不是更好吗?小儿今年五年级,还记起他小一时,放学时已把8成功课做完了,作为家长,实是喜讯。其实小学课程比幼稚园的要求高很多。就以英文学习为例,首先小学生要经历默书(Dictation)及阅读理解(Comprehension)的考验。没有打好基础,根本很难应付。
详细内容调整升小策略 男孩女孩大不同
不少父母都有以下经验︰再文静的男孩,一样需要「放电」;再活跃的女孩,也会倾向依从成年人的指令。其实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情,心智及脑部发展速度亦不一样,家长可因应子女的发展、能力和性格调整选校策略,选择最合适的小学。想让子女愉快学习,家长便先要由了解子女开始。
详细内容升中选校策略 规划选校日程
所谓「知己知彼」,每位家长为子女拣选合适的中学时,应对学校有充分认识,例如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特色、收生准则、班级结构、未来发展等;另一方面,亦应考虑子女的能力、志向及兴趣,从而作出适当的选择。此外,亦要深入了解选校递表的申请流程,认识细则,恰当地安排日程,更可向子女就读学校查询意见,即使面对海量资讯,亦能游刃有余。
详细内容愉快学习=尽情玩乐? 从课程出发 让学生喜爱学习
每当我询问家长选择蒙养的原因,他们都不约而同表示,学校属于Happy School,功课压力不大,学生都喜欢上学。我听罢当然感到欣喜,然而,愉快学习是否跟少功课及玩乐画上等号?事实上,令蒙养学生愉快学习的钥匙,在于KTMY(本校简称):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