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疑難小百科

选校疑难小百科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在子女的学业路上,如何选校成为一大难题。既抱着让子女入读名校的心愿,亦希望发挥他们的潜能,不仅需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更要为子女作出最后选择,其实压力甚大,深怕「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为了急家长所急,教育传媒于网上搜罗了部分常见的选校问题,为家长们提供宝贵的参考。

详细内容
轉危為機──新時代學習模式

转危为机──新时代学习模式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常说有「危」就有「机」,在接近三年的疫情下,体会得特别深刻,现时学校的学习模式及学习支援都已大大不同了。

详细内容
專上 STEAM 教育 打造本地應用型專才

专上 STEAM 教育 打造本地应用型专才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高等教育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有助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所长贡献国家发展所需,是次《施政报告》,在课程加入更多创科元素,积极在大学院校推动STEAM 教育,提升研究生学额,以及增加资助额和奖学金等,务求推动创科发展,为香港建立人才库。李子建教授认为政策能够涵盖大专院校发展,以及在基础教育中推动有关 STEAM 的发展。陈智轩教授则认同《施政报告》能配合创科发展,除了资助外,亦有不少实际措施配合。

详细内容
從遊戲中閱讀 提升學習動機

从游戏中阅读 提升学习动机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从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习惯,从书本中吸收各类知识,有助扩阔视野,奠定良好扎实的学习基础,对孩子日后成长有莫大益处。若要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妨以活动及游戏形式入手,透过拣选内容生动有趣的书籍,安排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通过从游戏中阅读,由浅入深,让学生从此不再抗拒书本,反之主动进入书本的世界,细味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详细内容
情意教學融入課程 培養學生共通能力

情意教学融入课程 培养学生共通能力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踏入公民与社会发展科 ( 下称公民科 ) 实施的第二年,随着多项支援措施相继落实,公民科的开展已经逐步进入了稳定期。「如何有效、有趣和有序地设计课堂内容」,将会是公民科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有见及此,本人在此尝试分享个人教学经验与心得,期盼抛砖引玉,激发教学灵感,促进学界交流。

详细内容
體驗式學習 STEM教育應用與實踐

体验式学习 STEM教育应用与实践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我授课的时候,有不少学生会问:「为甚么要学习这些课题?」、「这个概念有甚么用处?」,我认为老师必须认真回应这些问题,方能为教学赋予意义,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意欲。事实上,教育界亦早已提倡情境教学,让学生从实际场景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连系现实世界与所学知识,透过协作和解难锻炼共通能力。

详细内容
重視融合教育實踐 共建和諧多元社會

重视融合教育实践 共建和谐多元社会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特殊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最关心的议题之一,教育局亦积极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学生及提升特殊教育质素的专业精神。其中融合教育在香港推行了25年,特区政府多年来在该范畴所投放的资源有增无减,投入的经常开支更增至每年约36亿元;而特殊教育的经常开支亦从每年约25亿元增加至35亿元,可见教育局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持续检视着发展需要。不过,除了增拨资源外,进行详细规划并有系统地支援融合教育亦同样重要。

详细内容
以人為本 教育學生肯定自我 創設三層支援 完善教學需要

以人为本 教育学生肯定自我 创设三层支援 完善教学需要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如何让学生在小学的启蒙阶段得到适性发展,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育工作,尤其面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更需面面俱到,既要关怀学生的身心发展,亦需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合一堂学校的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许嘉茵老师具备超过十年的社工及学生辅导经验,一直致力学习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校内亦提倡「以人为本」与「全人发展」的共融政策理念,针对融合教育创设三层支援计划,于教学设置、社交小组和个人化支援上,全方位为孩子营造愉快和谐,富有关怀的学习环境。

详细内容
建立互評 掌握學習重點 特色中文課糅合人文價值

建立互评 掌握学习重点 特色中文课糅合人文价值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中国语文教育向来重视应用和实践,然而要深化语文素养却绝非朝夕。黄建豪副校长认为,语文教学应摒弃昔日刻板沉重的躯壳,从一味侧重背诵,革新为互动式教学,并糅合价值观教育,令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同时建立善良与正义的思考。其得奖教案以「多重输入教学法」让同学透过阅读理解、短片欣赏、小组讨论与个人短讲,刺激学习感官,建立全面读、写、 听、 说 能 力。 此外,他特别强调自主学习,透过同学课前预习与「鹰架」建构,加深学生对课题的掌握。

详细内容
廢物有價 污水殘餘物變身環保物料

废物有价 污水残余物变身环保物料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统计,2020年于堆填区的弃置量为平均每日大约14,000 公吨,相当于超过 1,000 架双层巴士的重量,对堆填区构成沉重的压力。作为香港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减废。来自社会不同界别的人士和组织,正设法减少、重用及回收废物并转化成有用资源,以保护环境,从而延长堆填区的寿命。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环境学系副教授曾耀辉博士与其团队致力于解决环境设施中的处理过程残余物问题,研究如何将这些残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并转化成可持续的资源,在纾缓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的同时,并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