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
一切以「爱」为本 著重过程 引发学习动机
升小攻略
到校直击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升小攻略
走访宣道会叶绍荫纪念小学跟徐式怡校长访问,最深刻应是她对师生的关爱。徐校长说,若果老师赞美学生时,多赞美学生的努力与付出,相信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她同时亦关顾不同年龄层的老师要顾及同学多方面发展,并调整心态,明白学生有多方面的潜能,如何发掘同学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更懂得协助学生在不同领域上发展。只要有爱同行,学校,就是师生的第二个家。
详细内容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跨课程学习 触动情感 寻找学习的意义与内涵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升小攻略
到校直击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只要到访过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校舍,实在难掩怦然的心动︰二万呎农田、偌大舒适的图书馆、多媒体艺术巴士等等,而且处处布置都充满大自然气息与社区元素,已经大概猜到课堂的多元趣味。叶亿兆校长经常说︰「我希望做到授之以渔之前,先让学生享受钓鱼的湖光山色,确认钓鱼的需要与意义,教育的焦点不只内容与技巧,更应在学习的情境脉络与意义,当学生有所感动,了解学习的意义,便自然爱上学习。」大概因为这样,旧墟宝湖的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在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及独特的校园环境薰陶下,从成绩到品格,得到全面培育。
详细内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三)﹕从改变模式开始
疫情反复,虽然早前曾见舒缓,一些学校安排复课,但最终还是要提早结束学年。今次的疫症正好反映出人类的弱点和绝处逢生的能力;我们尽管不能掌控事情的始末,但能控制应对的心态,从而作出应变。像从电视访问中,我们得知各行各业如何在「疫」境中改变营销策略,学校如何改变教学模式,个人如何改变生活习惯等等。倘若仔细分析一下,无论营销的产品、学习的内容,还是日常细节和过去并无分别,只是执行的方式改变了。
详细内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二)﹕从根源开始
近日新型肺炎疫情有放缓迹象,香港的限聚令亦有所放宽,实是可喜可贺。今期和读者分享的便是「放宽」一词,大家不妨做个测试,问一问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否知道「放宽」的英语是 relax。又或者问一下他们怎样表达「取消」限聚令,看看他们的答案是否 cancel social gathering restrictions。笔者相信很多读者未曾想过 relax 可指「放宽」,亦不知取消限聚令是 lift social gathering restrictions,而非用 cancel 表达。相信读者认识relax 和 lift,但从不知它们和「限制」一起用时,有「放宽」和「取消」的意思。
详细内容
东华三院黎邓润球幼稚园
自由探索学习 启发创意无限大
教育资讯
升幼稚园攻略
校长专访
到校直击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东华三院黎邓润球幼稚园以培育孩子成为SMART Kids 为目标, 重视五个学习元素—S-haring 分享、M-otivated 激励、A-ffectionate 关怀、R-espectful 尊重和T-hankful 感恩,让学生在富启发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和愉快地学习,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详细内容
东华三院黄朱惠芬幼稚园
绘本以情启学 以生活实践知识
升幼稚园攻略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到校直击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东华三院黄朱惠芬幼稚园的课程以幼儿为本位,以幼儿生活经验、能力及兴趣为基础,而绘本强调爱的教育,透过「以情启学」的策略,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连系生活经验及诱发行动力。学校借故事情感连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延引一连串有意义的学习,以自己的意念和构想去布置活动角落,从做中学,动手学体验学习喜乐,促进学习共通能力:态度、技巧、知识 。
详细内容开卷考试的利与弊
执笔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香港已逐渐受控,学校大多也已有限度复课。然而,世界各地疫情依然严峻,未来一年是否需要再度停课仍属未知之数,学校和老师都要做好准备,应对随时转换到线上教学与评核的可能。上期文章提到考试以外的几种评核方法,今期集中探讨开卷考试(open-book exam)的利弊和几点值得注意的事项。
详细内容
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
从停课期间电子教学安排 看校长的创新领导力: 常规功夫与非常规招式
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彷徨无需赘言。位于大埔的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在校长李小宝女士引领下「扬帆出海」,于停课第3周开始,实现所有科目、所有年级实时线上课堂。此壮举令学校与700学童维持紧密的联系,提供高起点、持续优化的电子教学,而且令教师们体会到专业成长与成就感。当「不确定」成为学校的新常态,笔者借此文与业界探讨,学校领导除了常规功夫之外,还可能需要装备几招新的非常规招式。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本地职场转型 职专教育培训「知行合一」人才
在现今香港社会环境,普遍认定只有成功考取学士学位的学生,职涯才能稳定发展。香港教育大学「教育创新领导计划」副总监曾永康博士,从事教学及师资培训40多年,曾担任师训课程总监、课外活动主任协会主席、潮州会馆中学校长等职位,亦是推广职业专才教育专责小组成员,于教育界经验丰富。他观察到,现时本港大学教育已趋向普及化,但大学生所学知识却脱离社会职场实际需要,毕业生未能学以致用,造成人才错配。当中有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现象?曾永康博士详细分析并分享他对职业专才教育的一番见解。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