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携手合作 弘扬爱国精神 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
为了提高香港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提升青少年的爱国精神,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和紫荆杂志社联合主办「香港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论坛于7月10日举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视像出席)、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中联办教科部部长蒋建湘等人莅临主礼。多位重量级人士出席并发表讲话,在香港教育界别具意义。
详细内容爱国教育 有认知、才会有认同 培育学子对国家的归属感——专访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
新学年,教育局积极推行国家安全教育,但是,学界对此经验不多,担心容易出错,难以正确教导学生。蔡若莲副局长明白老师的担忧,她指出:「现在大家担心的,是对《香港国安法》条文不了解,所以怕教错。但是,国家安全教育,不是教法律条文,而是让学生明白立法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相关内容。学校结合国民教育,推行国家安全教育,培养同学的国家观念,就是爱国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有助同学建立国家观念,提升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对文化的自信,有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从而达致全人发展。」 蔡副局长指:「爱国教育,要从心出发。」她举例:「在家中,我们能感受父母及家人的关爱;在学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朋辈的真挚情谊;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满载回忆,触动人心,对母校的归属感由此而来。从我们居住的社区,到我们生活成长的香港,再到我们的家乡,56 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爱国,就是爱护我们身边的一,是自然而然的事。」
详细内容全港中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 圆满举行(18期)
为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教联会联同紫荆杂志社共同举办「百年历史.当代中国」紫荆杯全港中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
详细内容以生涯规划建构「其他学习经历」 引领学生迈进「社会大学」(18期)
自课程改革至今,学校各施各法,根据学生需求与课程设计组织课外活动,活动多元且符合学生兴趣。现时教育潮流着重「体验式学习」,笔者深信发展课外活动更需与时并进,以生涯规划作设计理念,利用「体验式学习循环」概念建构全新学习历程,协助学生达致真正全人发展。
详细内容高动机 高参与 高效能 善用电子教学 打造有趣中文课(18期)
福建中学附属学校一直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支持各科组老师以不同学习策略用于教学。任教中文科的唐冠乔老师贯彻学校方针并于2019年获得优秀教师奖,教学策略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为目标,建立高参与度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
详细内容摆脱 STEM 观念 以「创新」一词多思考——香港才能教育研究会分享(18期)
香港与世界各地连系频繁,加上完善的教育制度及本地科研实力,原本具备发展创新科技业的优越条件。根据 世界经济论坛 2019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整体竞争力在全球排名第 3 位,可惜在「创新能力」只得第 26位,并于2019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科研基础设施」亦只得第 23 位。由此可见,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尚欠足够的基建和培训。
详细内容全盘开展小学创科教育 倡议设立创科教育主任——专访教联会梁俊杰副主席(18期)
在数码时代,资讯科技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深明此道,明白需要让年轻一代尽早打下稳固的资讯科技基础,遂扩展「中学 IT 创新实验室」计划至所有公帑资助小学,推行「奇趣 IT 识多啲」计划,培养学生对数码社会的认知。教联会副主席兼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梁俊杰校长对于计划表示欢迎,同时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援,使资源能够更好的利用,令计划事半功倍。
详细内容小金额 大支援 助小学 IT 活动更上一层楼(18期)
政府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让学校可以购买所需的资讯科技专业服务或购置设备,以及举办资讯科技相关的课外活动,借以加深中学生对崭新资讯科技的认识,以提升学生对资讯科技的兴趣及培养创新思维,推动资讯科技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选择相关科技范畴的大专课程和在未来投身创科行业。除提供财政资助外,资科办亦会成立一站式专业支援中心,为学校提供专业意见和支援。
详细内容全新线上游学互动平台 「寰宇游学」 足不出户游历全球(18期)
新常态下原本已计划好的游学安排,也需要延期。其实只要有心,透过科技辅助下,一样可以安坐家中,游历不同地方,感受当地文化。「旅游制作」开发的线上互动平台「寰宇游学」平台,学生可以透过手机或电脑,参加世界各地的深度游。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