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玛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学
运动会日子抽签、校际比赛日协调 如何制定双赢的校历表?
每年在大约5至6月,政府及教育局也会陆续公布新一年的法定公众假期、公开考试、文凭试放榜日及中一入学试等。学校便会因应这些「校外」日子来开始制定校历表,好让各同事可预算新学期课外活动的安排,如:交流团、全方位学习日、学校开放日等。当中,体育同工比较关注的运动会及学界比赛日子对学校订定考试及假期是息息相关的。
详细内容
优才(杨殷有娣)书院
学习不是苦差 有趣的幼小衔接游戏课程 让学生走一条愉快学习路
学习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惟现时很多小孩认为学习是苦差,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小孩都喜爱玩耍,具趣味性的学习往往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巩固所学。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副校长戴咏贤善用游戏教学,为小一学生度身订造每星期一节的「Good Kid Program(GKP)」幼小衔接课程,透过课堂里的游戏与有趣练习,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建立良好品德。
详细内容幼小衔接,重中之重
幼稚园升小一,小六升中一,中六升大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关卡;不同阶段的过渡至为重要。可惜,笔者觉得无论学校和家长都容易低估学生「衔接」的问题,掉以轻心,尤其是「幼小衔接」常常被人忽略!
详细内容家校携手 小一新生轻松过渡适应期﹗
孩子升读小一!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件大事。小学是孩子正式进入以学习为主的成长阶段。升读小一的学生所遭遇的适应困难,大多与学校环境、学习生活及自理要求的转变有关。家长和学校如能及早为孩子进行适应训练,有助孩子升读小一的适应,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投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详细内容开课了﹗让孩子无惧上学
九月开学至今已半个月多,从幼稚园升上小学的小一新生,融入新校园生活,或者仍有待适应。面对新环境,总会抱有期待和不安,小学的校园面积、设施、人数,远较幼稚园庞大和复杂;上课模式的转变也是小一新生的压力源头,若无法了解和疏导孩子的情绪,最终孩子可能会害怕、厌恶上学。因此,不只小一新生需要面对适应问题,家长和学校更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除了追求课业成绩,孩子的身心成长也要有健全发展。
详细内容教育在家,教学在校。一场教育的叩问: 学校以外, 教育还能是什么?
在香港,一谈到教育,家长比较倾向于关注子女入读哪间名校;哪区校网最好;成绩若要优异,学童非去哪间补习机构不可,追求分数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子女成了学校的责任。然而,成绩以外,教育还可以是什么?曾于加拿大修读社会儿童心理学及于美国修读教育系博士课程的陈美龄分享说:「学校只是帮助教导学生知识,真正的教育,是发生在家中的。」家校合作,不只是潮流,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教育不只谈成绩 学习与成长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什么?曾担任过校长,现任香港教育大学校长特别顾问、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认为,一直有参与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工作,学校教育,依然是他最大的著眼点。「简单来说,学校对学生最重要做到两个功能——学习和成长。除学习知识外,亦要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涯中建立德、智、体、群、美,建构一个完整的价值观。」
详细内容
亚斯理卫理小学
致未来最好的我 体验式学习 发展最佳个人潜能
「学校最大教育方向是做最好的我,我们深信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不需要与别人比较,但每天都要有进步,自发学习,与自己比较。」有关教育,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亚斯理卫理小学校长林德育在与《教育专业》的访谈中,分享了这句理念。做最好的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也是作为一个全人的最佳素质。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