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应用学习 为人生创造选择——专访香港公开大学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
教育局公布优化课时措施,学校可以视为启动应用学习课程的新契机。对于有学校回应,并非所有大学在联招承认应用学习课程的分数,可能让学生报读时多了考量。香港公开大学的课程一向紧贴社会发展需要,无论是甲类科目(选修科),还是乙类科目(应用学习课程),香港公开大学学术副校长关清平教授指,只要是最佳成绩,亦会计算在收生标准之内,学生无须太忧虑。
详细内容应用学习最终目标 提升共通能力——专访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教授
香港恒生大学校长何顺文教授认为「选读任何课程,学生应以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先行,而最终目标,就是培育出学生优秀的共通能力。」中学生应以全人均衡发展为大前提。
详细内容姊妹学校交流平台 VR虚拟实境体验
受疫情影响,姊妹学校交流计划一度受阻。为打破地域限制、切合时代所需,NSS公司研发出「姊妹学校交流平台」系统,有效为学校提供高科技创新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科技便利拉近两地学生的交流活动。
详细内容《礼乐好孩子》支援教学和应用 推动幼稚园品德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粤港澳大湾区(香港)中华礼仪教育致力为学生从小培育良好品行,因此积极在中、小学及幼稚园推动礼仪教育,让学生能在适切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潜移默化的薰染和影响,建立良好行为及价值观,终身受用。冯燊均国学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国学中心及幸福文化教育控股有限公司悉心打造全新幼稚园绘本,不但计划向幼稚园赠送共6册《礼乐好孩子》,方便幼稚园老师推展学与教工作,更同时推出相关的绘本教师手册,方便教学团队于幼稚园推行礼仪教育。
详细内容新学年,学懂善用全方位学习津贴
「全方位学习津贴」属经常性津贴,资助学校及按位津贴学校应在相关学年以最有效的方法运用拨款,学校原则上不应保留津贴的余款;然而,学校于实际运作上亦可按校本需要,保留合理的津贴余款,并转拨到其后年度使用,上限为该学年获发的12个月的津贴款额。学校须根据已审核的周年帐目,把超过上限的余款退还教育局。「全方位学习津贴」2020/21学年津贴金额,以24班的学校计算,小学可获约76万元,中学可获约117万元;学校应妥善运用上述津贴,为学生创造空间,令他们获得更全面的培育。
详细内容「疫」流而上的机遇
新冠肺炎一周年,疫情下停课成为世界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前发表的报告显示,全球有两成学生因为肺炎疫情而无法上学,不少地区要进行全面线上学习,为老师、学生带来极大影响。
详细内容善用网上资源 电子教学框架 更臻成熟
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卢嘉棋老师在一次电子教学的公开课后,受到校长鼓励而参加优秀教师选举,并夺得 2018 年优秀教师奖,从而在教学上更添信心。她采用如 Google Map 或Google Document 等唾手可得的网上资源来辅助教学,并认为只要使用得当,学生自然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一年多以来卢老师致力建立电子教学框架,让学生适应其中,从而提升学与教的效能。
详细内容给学校推动生涯规划第8点:与工作世界作有意义的接触
香港赛马会「赛马会鼓掌.创你 程 计 划 」CLAP for Youth @ JC 团队根据香港的情况及学生需要撰写了《 香 港 生 涯 发 展 自 评 基 准 》(Hong Kong Benchmarks for Career and Life Development, 简 称 为 HKBM), 由香港教育大学叶荫荣博士担任计划总监,笔者学校是试行 HKBM 学校之一,HKBM 共有十项准则,今期继续分享第八项准则。
详细内容Anytime & Anywhere:运动无所不在
在疫情下,暂停面授课程对各科目均带来影响。对体育科而言,暂停面授课程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设计受到束缚,是否代表体育课已走上穷途末路?笔者深信体育课的发展步伐并未因此而却步。反之,面对空间与模式的限制,体育正正蕴藏着蜕变的契机。「自主学习 (selfdirection)」是二十一世纪不可或缺的一种终生和职业技能,以「自主学习」面对未来工作或学习需要。如何以体育为启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希望借此分享如何结合科技,一转传统模式,为体育注入「自主学习」原动力。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