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学校的电子教学路,还有多远?
「停课不停学!」相信大家对这句说话都不会陌生,但如何真正做到呢?相信很多学校都还在试验阶段,还未能完全掌握。事实上,早于「沙士」时期,因为疾病传播而导致全港学校,包括大、中、小学以及幼稚园都要停课,当时多间大学及个别中、小学已提出,要为「停课不停学」作出相关准备及课程。
详细内容增进语言实验室的同侪互动
语言实验室(Language laboratory)已有悠久历史,一直被视为是外语学习的有效场地(注一),在多数大学和中学均有配备。语言实验室一般配备电脑、耳机、和麦克风,学生可在语言实验室对着电脑练习口语和聆听,老师也可通过系统听到个别同学的表现并给予反馈。有研究显示,同侪互动对语言学习大有裨益(注二)。然而,旧有语言实验室的设计多以方便学生独自学习为目的。部分语言实验室的围板分隔设计,虽然有助隔音,却不便同侪互动。
详细内容非华语学生的中文教学 如何加大力度支援教师?
有关现时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情况,据立法会的数字显示,2016年全港有6,171名6至11岁的南亚裔儿童,现正接受小学教育,当中只有66%能够书写中文。另有6,400名12至17岁的南亚裔儿童,现正接受中学教育,当中只有68%可以书写中文。
详细内容电子优化教学 书本却能唤醒原始感动
资讯科技一日千里,运用资讯科技于教育更是发展迅速。全港近九成学校已安装无线网络,大部分学校亦已采用一人一机(平板电脑)上课,学生可以使用流动电脑装置进行多元互动学习。其中,近半学校已开展了「自携装置」计划(BYOD),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个人化。学校亦使用电子书,让学生通过有互动功能的课本进行学习,把流动电脑装置物尽其用。那么,电子学习是否已算成功?电子书是否可以取替纸本书?
详细内容机器学习初体验
人类从小便不断学习,透过探索不同环境学习新知识,让我们更有智慧,懂得分辨是非。人工智能发展当中一个重要元素便是如何让机器也懂得学习,令机器也可不断透过学习而运用所掌握的资讯进行判断。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以教育哲学为本 推动教学研究 赋予老师宏观视野
教育,对教者来说,是终身志业;对学生来说,是建构人生的开始;对教育家来说,是育人之学说。说起教育管理这课题,很多人也会聚焦于学校的管理或课程规划,其实教育哲学亦同样重要,两者双管齐下,才能营运及管理好一所学校,达到培育人材的目的。
详细内容谁是小老师?把课堂还给小朋友 一节具评估素养的中文课
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接触中文,但接触到不等于能融会贯通,始终需要适当的语文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中文科可能会略为沉闷及古板,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单向式授课方法,未必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如果他们有机会挺起小小的胸膛,自信地担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呢?学习中文顿时变得有趣又富挑战性。福建中学附属学校中文科科主任曾民发主任深明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他分享:「为师者最快乐的,是教学设计见成效,令学生成绩进步,愉快学习中文。」
详细内容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
为非华语学生 打造未来的钥匙 一埸会动的中文课!
香港是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社会,游走于各社区内,我们不难看到不同种族、国籍、肤色的人士,也会听见各方语言。语言是个有趣的东西,是生活的絮语;是文化的结晶,细心聆听,亦可以是场世界的风景。然而,居于香港的非华语社群要融入社区,就需要学好中文,他们的语文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三中学的中文科老师黄建豪教了非华语学生9年,他深信:「我们需要清楚了解每位学生的族裔背景及文化,才能了解其困难,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协助他们融入社会。」
详细内容善用资讯科技 以电子学习为主轴 反思生活与社区的连结
由2010年起,生活与社会科成为初中人文学科重要的科目之一,就我而言,一个有效的教学实践是能够因应课题的适切性,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求达到此目标,我主要以电子学习为主轴,配合以处境导向、小组讨论、问题为本及微翻转的游戏学习的教学法,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准确掌握课程中的处境知识,反思生活并与社会接轨。
详细内容让学生踏上大型比赛舞台 亲身善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
科技教育学习领域的学与教实践应该从教育心理学出发,藉科技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与科技教育的核心课程文件和更新课程的发展项目紧密扣连,让学生善用科技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