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学院锐意创新 助同学启动未来 成就梦想
于 2010 年由东华三院创立的东华学院,近年在学术研究和新兴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佳绩,展现学院学术团队卓越的学术实力,亦展现师生关爱社群的一面。学院除了在所擅长的医疗护理等传统专业领域内稳守佳绩,更持续在新兴交叉学科如医疗资讯及服务管理、应用老年学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探索,为香港与内地乃至国外的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崭新动力,成果斐然。
详细内容理论与实战兼备 传授 AI 及语言文化知识 培育新世代翻译专才
翻译系不仅着重学生的双语能力,还有其跨学科知识,从理论及实务两方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思辨能力,培育全方位翻译人才。岭南大学翻译系副教授许定欣指出,翻译系不仅聚焦于语言能力的培育,同时亦开拓学生眼界,打破「读翻译只能做翻译」的观念。岭大翻译课程自 1986年创办至今,一直与时并进,既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及口语能力,又提供其他不同范畴的教育以及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开放思维和文化内涵,并借助 AI 时代的科技,成就新世代翻译人才。
详细内容装备专业竞争优势 成就业界工程精英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秉持着建设社会,服务社会的使命,开设「产品及工业工程(荣誉)工学士组合课程」(简称 PIE)与「物流及企业工程(荣誉)理学士组合课程」(简称LEE),在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的学习中加入商业元素,成就新时代所需的工程人才。两个组合课程下各设两个学士学位课程,同学须修读基础课程后,在二年级再选择学士学位课程。PIE 下设有「产品工程兼市场学(荣誉)工学士学位」(简称「PEM」)及「工业及系统工程学(荣誉)工学士学位」 (简称 ISE);LEE 下则设物流工程兼管理(荣誉)理学士学位(简称 LEM)或企业工程兼管理(荣誉)理学士学位(简称 EEM),一个 JUPAS Code,两款选择的模式甚具弹性。课程理论与实践兼备,受权威机构认可,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使他们在国际上具备竞争优势。
详细内容推动探究式学习 提升学生成就感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然而,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彻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积极推动 STEAM 教育,着重「动手做」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有机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激发探究的好奇心,培养解难能力。而探究式学习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法,与 STEAM 教育互相配合。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思维能力。
详细内容个性化学习的未来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AI)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特殊教育的理念下,我们应该善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援,促进共融而有温度的教育环境。
详细内容创设友善社区学校 达致社校政商共赢
在这个被资讯科技产物所包围的世界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反思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所需要培养的最关键态度和能力是什么?不论这个世界如何瞬息万变,我们深信一些核心价值观,包括正直、善良、诚实和坚韧,以及解难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思维等共通能力,都是培养孩子成长的永续基石,使他们在未来成为富有同理心、自信、负责任和有韧性的年轻人。
详细内容同创共学——Learning for Good
近年人工智能科技应用席卷全球,成为全国以至世界各地的风潮,而 AI 发展亦为教育界带来很大的回响及启示。上年度,社会各界对 AI 的广泛应用仍有不同的担忧,直至今天也仍在讨论如何杜绝 AI 造成抄袭,然而,随着 AI 的普及化,廿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再是阻止同学运用 AI,而是要思考如何应对 AI 带来的挑战,并让老师、家长、学生亲身学习及体验AI 科技,消除对它的误解,充分掌握 AI 的优势,装备自己,迎接未来的机遇及挑战。
详细内容从文化学习交流见各地教育优势
疫情后,人们对于旅游的热情再度高涨,学校的游学团和交流活动也变得更加频繁。为了了解不同地区学校和教育体制的异同,我校师生近年走访了不同地区,著重探索各地的教育优势。
详细内容加强持份者多方合作 低碳环保由生活做起
低碳生活、环境保护是现时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培侨小学吴佳筠校长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教育新一代建立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低碳生活。因此积极参与并大力推广「全城零碳行动比赛」,希望透过比赛,将环保的价值观与概念教予学生,令学生、家长及教师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减低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学校更与 CT Technology 合作,借着ESG 讲座「零碳行动活动推广」,从学校视角出发教导学生,再推展到家庭,冀望透过学校、学生及家庭三方面的合作,推动环保教育。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