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教育 实践知识转移 推动创新创业 培育企业家精神
香港教育大学(下称「教大」)知识转移办公室近年积极将校内知识与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或商品化的技术,于去年重组「创新及创业发展组 」(EdUHK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Unit,简称 EDuce),以「Empowerment」及「Community」为发展方针,主责于校园建立创业生态圈,支持创业家以创新思维及研究项目为本,与校内外持份者紧密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初创企业,借此为社会带来正面效益。
详细内容社区.学校.法律业界 「Street Law Hong Kong」 倡导社区法律教育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不但以法治作为基石,更保障人的平等、公义与自由。其中,居留、婚姻、楼宇买卖及遗产继承,无一不与法制相关。故此,认识法律知识不但能保障自身权利,亦是公民责任之一。为进一步普及法律教育,促进公众了解法治精神,法律系毕业生刘绰麟联同教育工作者刘健宇及倪𩓙嘉创立「Street Law Hong Kong」,并得到香港教育大学知识转移办公室「教育与社会企业家基金计划」(EASE Fund)的资助,成功透过创新互动教学知识转移办公室,普及法律知识,传授给香港不同社群。
详细内容配合青年多元发展 确立生涯发展阶梯
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和终身的过程,以达致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在求学阶段中,生涯规划亦被视为全人发展的重要元素,旨在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个人规划、设立目标和反思的能力,并认识衔接各升学就业、培训途径,以及职场资讯等。曾永康博士建议,若要全面支援青年发展,完善生涯规划,可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幅增加应用学士学位课程,具体落实职业专才教育之高级文凭与应用学位课程的对轨衔接,为不同志趣和能力的青年有可达致成功的升读大学机会,让他们有充满期盼的就业前景,并因应特质和专长,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做好生涯规划,成为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职业专才。
详细内容专上 STEAM 教育 打造本地应用型专才
高等教育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有助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为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所长贡献国家发展所需,是次《施政报告》,在课程加入更多创科元素,积极在大学院校推动STEAM 教育,提升研究生学额,以及增加资助额和奖学金等,务求推动创科发展,为香港建立人才库。李子建教授认为政策能够涵盖大专院校发展,以及在基础教育中推动有关 STEAM 的发展。陈智轩教授则认同《施政报告》能配合创科发展,除了资助外,亦有不少实际措施配合。
详细内容废物有价 污水残余物变身环保物料
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统计,2020年于堆填区的弃置量为平均每日大约14,000 公吨,相当于超过 1,000 架双层巴士的重量,对堆填区构成沉重的压力。作为香港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减废。来自社会不同界别的人士和组织,正设法减少、重用及回收废物并转化成有用资源,以保护环境,从而延长堆填区的寿命。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环境学系副教授曾耀辉博士与其团队致力于解决环境设施中的处理过程残余物问题,研究如何将这些残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并转化成可持续的资源,在纾缓废物处理设施的负荷的同时,并减少天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详细内容运用大数据学习广东话 紧贴社会文化变迁 学习在地化生活语言
研究指出香港非华语人士学习粤语的成功率偏低,当中非本地人士平均十人中就有九人因不同的学习困难而中途放弃,专家指出个中原因与粤语口语和中文书面语差距大,声调容易混淆和学习教材未赶得上时代用语,难以融入生活等有关。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系主任及副教授钱志安博士研究汉语和粤语多年,曾经整理出「二十世纪中期香港粤语语料库」,探索粤语过去半个世纪的演变。2019 年,钱博士得到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和语文基金的资助,参与「香港非华语人士中文学与教材料开发计划」,结合大数据科技,取用日常生活的粤语语料,开发「Learn Cantonese with Big Data」手机应用程式,以提升非华语人士学习日常粤语的兴趣和成效。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善用大数据分析 规划学校持续发展
自1970年代以来,计算机系统通过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为各行业机构提供了竞争优势,从而为持份者及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务。时至今天,很多机构的操作数据库(operational databases)已经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学校的数据库也不例外,储存了大量有关教与学、学生支援及学业成绩的数据。现代企业机构均以分析及运营数据来优化及支持决策,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对于学校而言,分析这些教与学数据有助课程发展、改善教学策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分析数据以发现新决策方案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运用,数据科学(Data Science)便成为新兴的学科,而以大数据(Big Data)分析生成的数据量和不同的格式更加成为研究发展的讨论焦点。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搭港非交流桥梁 实习游历真实南非
提到海外实习、文化交流和出国留学,亚洲、欧洲与北美洲地区一直都是莘莘学子热门之选,但随着国家发展,提倡一带一路,再度为年青人拓展文化交流的视野。毕业于香港教育大学(教大)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系的年青创业家林红恩(Joseph),去年与身处南非的教大校友兼好友田辰,顺利在教大知识转移办公室举办的「教育与社会企业家基金计划」(EASE Fund) 中通过竞选,一同创立促进中非文化交流的平台公司,名为「吾步徒」(Wubuntu),积极打开非洲网络,深入南非学府、慈善团体与商界,找寻两地合作机会,滋长文化交流,致力提高香港青年人国际观的敏感度。
详细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
首设粤剧教学奖 鼓励研发崭新教案
早于十九世纪,香港便受地缘文化影响,视粤剧为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上至节庆和醮会,乃至平日消遣娱乐,港人都会扶老携幼一同共赏粤剧。时至今日,粤剧慢慢淡出大众目光,新生代多对粤剧不甚了解。香港教育大学(教大)粤剧传承研究中心首办「全港中小学音乐教师粤剧教学奖 2022」,以推动粤剧文化薪火相传,鼓励老师在校内进一步推广粤剧教育,促进粤剧教育的发展。
详细内容秉承秉承「多元智能」理念 培育具SEN知识运动导师 建立「影子教练」系统
谈及特殊教育需要(简称「SEN」)的学生,大部分人会着眼于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更往往由于他们未能满足主流教育中的学术要求而视他们作「失败者」。然而,PoSENtial Talent Development Center创办人张雨萱、潘可晴及余子欣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视乎大家用什么标准来比较。因此,为了发展SEN儿童的独特优势,她们在多元智能的概念下,创立了PoSENtial,期望为SEN学生提供度身订造的兴趣班,助他们从中发掘出自身的长处,活出更丰盛的人生。与此同时,PoSENtial更是香港首间为SEN学生开办教练课程的教育中心,除了能加强导师对SEN学生的认识,亦能给予更适合的指导及训练。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