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品德 知行合一 掌握生涯规划 装备理财技能
理财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与生涯规划密不可分,因此从小开始理财教育不仅培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透过推动理财教育,使学生在建立稳健和恰当的理财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之余,亦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理财有道、具有识见的青年,为国家和香港发展作出贡献。财商教育学院成立于2015年,拥有超过2,200多名财商导师,并获英国TQUK学术评审局及英国新特兰大学(香港区)UOSHK认可相关资格,致力推动由儿童阶段开始普及化「财商教育」。学校以培养下一代正确的理财价值观及健康财务生活方式为己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活规划之道及理财品格。
详细内容体验丝路游学 穿越三大文化古镇
丝绸之路是热门的游学主题,除了香港人熟悉的敦煌外,漫长的丝路还穿过中国不少文化重镇,今天就还原基本步,从古都西安作起点始行,游历宝鸡、天水和兰州三个历史悠久城市,认识丝绸之路的第一段。
详细内容多重进路 有机结合 四大主轴推动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近年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项目,也是每一位香港学生都需要贯彻的重要课题。可立中学(啬色园主办)采用「多重进路、有机结合」的方式,糅合正规课程、非正规教育、全方位学习及服务学习四大主轴,从而推动国情教育,内容涵盖中华文化、历史、地理、国家安全、宪制秩序、法律等,以生活化、现代化和趣味化的方式,带领学生全方位认识国家,建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国民身份认同。学校的国情教育策略获得肯定,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统筹董志豪老师更获得2023年优秀教师选举国情教育组奖项。
详细内容创意无限 延伸学习 文章引申情意教育
中国当代有不少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这些著作,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中文基础,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及思维发展。保良局朱正贤小学中文科就着读写结合的单元,推出「万物有情」主题,以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为增润文章,制订一套教学计划,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掌握动态描写的写作效果。这项计划非常成功并获得肯定,负责项目的许彦主任与黄铭珺老师更获得2023年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组的奖项。
详细内容两地教育持续交流 多角度认识国情 培养家国情怀
面对世界局势急速转变,香港年青一代要把握国家高速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仅要有广博知识、品德素养,亦要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成为建设国家、建设香港的中坚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提到:「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透过让青少年到内地考察交流,亲身观察近年国家在不同领域高速发展的实况,更深刻认识国家,为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自豪。教育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积极推动国民教育,多年来举办不同交流活动,例如姊妹学校计划、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等,结合同学在书本所学和现实国情,借着深入观察,与内地同学交流互动,多角度认识国家最新的发展和成就,扩阔学生视野,成就未来栋梁之才。
详细内容教育局回应「姊妹学校计划」成效
姊妹学校计划(计划)自2004年开展至今,为香港的中、小学及特殊学校提供专业交流及合作平台。一直以来,计划深受学界认同,参与计划的本地学校数目,以至两地缔结为姊妹学校的数目皆每年递增。根据学校提交的资料,截至2024年5月,共有930多所本地公帑资助学校与内地学校结为超过2,900对姊妹学校,成果值得鼓舞。学校普遍认为姊妹学校的交流不但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更能有效促进两地学校发展,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
详细内容「姊妹学校计划」二十载 厚植两地情谊 共创优质教育
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便开展「姊妹学校计划」,安排参与计划的学校进行多元化的交流和互访活动,深化香港师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最新发展的认识。正如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给香港中学生回信中,特别勉励同学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姊妹学校正是一个将两者相结合的重要交流平台。作为香港最大的爱国教育团体,教联会亦积极承担两地教育交流桥梁的角色,为两地学校提供专业支援。教联会对计划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早期倡议教育局增加对参与学校的拨款;校长、教师面对疑问时,提供协助和支援;疫情期间,教联会也未曾停止推动计划,组织线上姊妹学校缔结仪式和线上交流活动,保持计划的持续性;疫情后,教联会迅速回应教育界的需求,组织大量姊妹学校缔结仪式,并联同旅游业界制定交流团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交流质素。近期,教联会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计划推行20周年进行回顾,反映姊妹学校平台的意义和实际需要。
详细内容加强两地学生交流 校园生活增添色彩
本校自2016年起积极配合教育局推动的「姊妹学校计划」,至今已经与来自北京和辽宁的四所中学缔结为姊妹学校。本校亦计划在未来继续拓阔姊妹学校的网络,加强中港两地学生的交流。
详细内容自然联系、有机结合 促进两地专业成长
随着疫情过去,近两年中港交流开始复常,香港很多学校与内地的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关系。疫情前普遍的姊妹学校都是分布在大湾区内,疫情后有一普遍的现象,香港的学校开始与国内不同省市的学校建立姊妹学校的连系,这情况相信更有助加强老师和学生对国家文化、历史、国民身份认同、国情教育多角度的理解。
详细内容推动两地学校交流 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元朗朗屏邨惠州学校一直致力提供多元的学习经历予学生,近年透过与姊妹学校进行不同领域的交流,本校老师在校园环境建设、管理经验、课堂设计和教学手法等都有不少得着,对提升教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而本校学生亦在与姊妹学校的交流活动中拓宽了视野,加深对中国内地的认识及了解,从而提升国民身份认同。除了师生层面的交流外,本校亦乐于为家长提供一同参与姊妹学校的交流机会,让家长们了解这个计划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何得益。我们从家长对这类交流活动热烈和正面的回应得知,本校以姊妹学校计划推动两地学校间的交流的确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