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 实施科教兴国策略 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2期 黄锦良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 全国人大代表行政长官李家超于 10 月 25 日公布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以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必须」、「四点希望」及「青年兴,则香港兴」作为施政蓝图,力争带领香港踏上更高台阶。今年《施政报告》除了继续以「科教兴国」为重点,推行相关教育措施。另一焦点,便是提出以「贯彻『一国两制』,维护国家安全」为基础,推动爱国主义教育。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今年的措施在实施上比去年更为具体到位,整体而言,我们看到未来香港发展如何由治及兴,透过从历史、文化等领域切入,进而推行相关政策,能够贯彻「立德树人」的人才培育理念,培养爱国爱港新一代。
确切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新一份《施政报告》中,透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确切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计划在 2024 年内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筹备设立一所涵盖国家历史、政治、经济发展和文化等领域的博物馆;将「香港海防博物馆」改设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重点介绍有关抗战历史,深化市民对国家和国情的认识;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举办「中华文化节」,宣扬中华文化,提升国民身分认同和文化自信。
习主席曾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未来香港需要培养爱国爱港、德才兼备的人才,爱国者治港,才能够行稳致远」。习主席在今年对培侨中学学生的回信中又再次提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国家相当关注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亦积极推动建立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而该体系的核心亦在于「爱国主义教育」,足以见得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联会自 2019 年起,持续向特区政府提出建议,要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在港推广。而新一份《施政报告》回应了国家的提倡,体现了特区政府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存在于校园内,更需要在社会加入爱国教育的元素,作为对大众的教育。
爱国教育从小开展 培养学生国家观念
黄锦良表示,爱国教育需要从小做起,应由小学甚至是幼稚园开始,例如展开升旗队的训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然而,幼稚园同学对爱国的概念未必能够透彻理解,因此教联会一直倡议将姊妹学校的模式扩展到幼稚园,借鉴及学习现有优秀的推动爱国教育的方式。黄锦良亦认为《施政报告》中,提及 2023/24 学年起展开「粤港姊妹幼稚园交流计划」,在幼儿教育培训层面加强两地联系,此举能够加深幼稚园老师对内地的认识,了解国家发展实况。
《施政报告》亦计划在 2023/24 学年起,与内地省市教育局及院校合作,设立首个教师研修及交流基地,恒常开展内地培训、交流及合作项目。这在做好青年爱国教育工作的同时,亦兼顾教育工作者关于爱国教育范畴的专业发展,形式良好的教育循环,培养说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人才。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人才资源支撑
《施政报告》提出将小学原有的常识科课程分拆为「人文科」及「科学科」。黄锦良表示,这项政策因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一方面,香港未来要成为国际化教育枢纽,需要建基于高度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才能迎接外来文化的冲击,成为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乃至国际化教育的中心。因此,香港需要从小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有更多认知,建立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国家未来在科学方面需要自立自强。建设科技、人才强国,讲求的是培育科技、创科相关人才。故此,我们需要从小学开始做起,培养学生对 STEAM、科技、科学等方面的兴趣,自小奠定知识、技能上的稳固基础。教联会在今年 9 月份与中国宇航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筹建香港首间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并将引入航天航空模型,增强香港青少年学生对于国家航天科技发展的认识,推动本港航天科普教育的发展。此外,科学课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衔接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达成,而是需要学校在师资、课程、课时方面去适应与配合。学校透过推动历史、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内容,能够深化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从而建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