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时代的遐想: 学校的创新机遇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创新机遇 电子学习 学习能力 家校合作 教师合作 学习主场

 

  一旦经历过不同的教学和工作形态,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到过去。开学在即,笔者聚焦电子学习、学习能力、教师合作与发展及家校合作四个范畴,分享个人的一些观察与建议,与业界探讨那些从疫情中萌生的创新机遇。

  笔者所在的学系于五月份举办了线上教育领导论坛,共有500多位本地及海外同仁报名参加。时任人类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汪雅量教授(Professor Allan Walker) 做了题为《危机中与危机后的学校领导》的主题演讲。他问了一个值得业界所有同仁思考的问题:这场不可预见的挑战会如何推动我们以崭新的方式开展工作?


  我们经常讲学校里发生变革的速率很慢,但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到来的时候,学校在短时期内被迫大变:课时大删减、授课方式大翻转、评估可取消则取消、开会方式大调整。有人形容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网络教学大实验,既然大家一起观望过、尝试过、跋涉过,经历过不同的教学和工作形态,我们便不能、也不应该回到从前。

 

电子学习:常态化

  笔者所在的香港教育大学非本地学生众多,因为全球抗疫形势的复杂,大学已于七月底宣布整个新学期的课程全部维持在线授课。本地中小学幼稚园的形势暂不明朗,估计停课不停学的安排都需要延续一段时期。虽然业界对于电子学习的成效依然抱有很多疑虑,但无可否认,电子学习在未来是学生学习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在全球网络教学大实验的浪潮之中,我们在电子学习方面的表现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2020年上半年学校还可以见步行步,寄希望于尽快回复正常上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操练、以及一个暑期的休整,中小学已经很难继续以临时的、观望的心态去安排网上教学了。如果上半年后期实时网络课堂已经可以「交数」,学校现在则必须要考虑如何令电子学习升级。据笔者了解,有学校在上半年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搭建、储存优质网络课程资源,采取更加系统、更加多元化的电子学习形式。

 

自主学习:将学习主场还给学生

  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一个「福利」是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增加。笔者家中有上K2的四岁女儿,在停课头一个月里先后自行学会了跳绳(如果不是看小朋友学跳绳,真不知道跳绳原来这么复杂)、踩单车。随后的半年里,她基本每天在都要画画,而且越画越复杂。身边的朋友们,这段时期厨艺、烘培、其他技能突飞猛进更是不在话下。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活动,大家兴趣盎然,每一点小进步和成绩都成为继续投入学习的动力。在电子教学依然需要维持一段时期的前景之下,学校可以考虑因势利导,请教师们将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有意识减少教师们备课录课的时间,鼓励教师们采用反向设计的思维,把时间更多用在与学生沟通学习目标与期望、寻找提供教学资源、设计自我评估任务、提供反馈方面,将学习的主场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共存共享

  网络教学面前,老师们瞬间变成新手,人人回归起跑线。虽然学校外围充满著不确定性,但是教师群体内部好似处于龙卷风的中心,有安全的专业探索与学习氛围。大家知道自己不知道,也知道大家都不知道,这样分享的意欲便大大增强。就算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之间也可以有共同的话题。笔者所在学系的同事钱海燕博士是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专家。她新近在线上教育领导论坛上分享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共存和共享。新学期乃至恢复正常教学之后,学校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搭建共存、共享、共建的工作平台,并配合以相应的共同备课、评课机制,必能极大增强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和成效。

 

家校合作:协作伙伴

  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教师的工作全都展现在家长的视野之中;也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此依赖于家庭环境。上半年我们看到有学校和老师埋头录课播客,基本见不到学生,慨叹情绪衰竭、辛苦之余,收到家长的意见自然觉得非常委屈。我们也看到网络教学进展较好的学校,与家长多渠道积极沟通教学安排与进度。这些学校让家长的声音成为教师们积极投入网络教学的动力;让家长的反馈成为老师们不断优化电子教学的创意思维来源;让家长的致谢信令教师们感受到专业意义和成就。既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家长还是实际上的「教室搭建者」、「学习现场监督人」、以及参与意愿最强烈的持份者,为何我们不主动引导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协作伙伴?


  这个时代小创新,微创新无处不在。我们的教师与领导若能认真思考疫情中学校的哪些转变于学校是有意义的、值得留存的、并积极行动,那创新便在我们每一位教师当中、每一位教育领导当中。我们才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