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创共学——Learning for Good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89期 冯顺宁校长 佛教沈香林纪念中学

近年人工智能科技应用席卷全球,成为全国以至世界各地的风潮,而 AI 发展亦为教育界带来很大的回响及启示。上年度,社会各界对 AI 的广泛应用仍有不同的担忧,直至今天也仍在讨论如何杜绝 AI 造成抄袭,然而,随着 AI 的普及化,廿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再是阻止同学运用 AI,而是要思考如何应对 AI 带来的挑战,并让老师、家长、学生亲身学习及体验AI 科技,消除对它的误解,充分掌握 AI 的优势,装备自己,迎接未来的机遇及挑战。

AI 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教育界亦不例外,即是只是一个小学生,小小年纪已经跟电脑、VR/AR 以及人工智能(AI)学习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踏入中学阶段,我们应让同学更早接触高层次、创新的应用科技,让他们在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得以立足。学校早于两年前推出「同创共学」校本课程,起初构思是把创新科技连系中文、英文、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意沟通及解难能力。现在,「同创共学」课程不但加入了最新的 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元宇宙(VR/AR)等技术,更鼓励学生透过新兴科技制作作品,解决社区问题,协助文化保育。例如上年度同学利用 VR/AR 制作「中华戏棚虚拟游」,便是透过 VR/AR 复刻还原戏棚的细节,作品更获得汇丰社区计划及社会福利署邀请合作,让长者足不出户都可以重温当年盛况,以图唤醒他们的记忆,进行怀缅治疗。而今个学年,就读中一、中二的同学结合中文书写、英语学习,利用「AI 咒语」(Prompt)生成图像,学有所成后担任「AI 咒语」小导师,教授小学生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既是传承知识亦是服务式学习,充分发挥佛教所言「自利利他」的精神,回馈社区。

同创共学,不只是一个课程的名称,而是代表一个创新教育理念。每一位同学,都有属于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只要将这些「想法」拼凑起来,加以实践,自然就可以将同学们的意念及创意,加以发挥,这才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今年度,学校制作了不少 AI的教材,更有幸与大学、中学、小学多方合作、同创共学,将相关教材汇集成书,提供了AI 图像生成和机器学习的基础原理和应用作为学界的参考,也结集了我们校本课程「 同 创 共 学 -Learning for Good」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示例,是老师和同学们努力的心血和成果。在此亦要感谢多方专家学者的指导及回馈,让我们的课程得以不断的优化及改进。

这些创新教育的实践经验,盼能为学界带来一点的示范和参考,鼓励更多同工实践教育创新,共同创造更多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