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复课下的情绪困扰 倡为学童推行情感教育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24期 何杏研 复课 情绪困扰 教育局

疫情下,复课、停课交替持续,对学童适应学习环境成为了一大障碍,皆因习惯了在家中依赖不同的电子屏幕,足不出户已能维持与外界的沟通。一旦重新投入校园生活,于群体沟通、交流上难免需要重新适应,始能重拾社交技能。疫情关系,令社会弥漫负面能量,以上改变对不少学生构成心理影响,继而触发情绪问题,事实上从5月复课到今,短短一个月间已有四名学生堕楼,急需社会正视。

教育局在去年3月回应立法会议员提问时,统计数字显示2019-2020年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门诊的紧急新症人数增加近四分之一。经历五波疫情,加上学习环境、模式不稳,不断置换,估计来年出现情绪问题的学童数字只会更高,因此在学校推行有效情感教育已成当务之急。社会福利署最新发表的《儿童死亡检讨报告》,特别建议教育局检讨师生比例,以照顾高危学生,并敦促当局加强现行机制。

列治奥方法:环境是第三位教师

笔者在此想与大家分享源起意大利的「列治奥方法」(Reggio Emilia Approach),该学说提出环境是学童的第三位教师,鼓励成长中的学童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探索自身,关心周遭。为加强关注个人精神健康,本港卫生署自2016年开始推行全港大型精神健康推广计划,鼓励市民将「与人分享」、「正面思维」及「享受生活」三大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此外,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自2020年开始,更推行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陪我讲 Shall We Talk」。

以上计划内容固然提供了部分对学童正面、适切的帮助,惟情感教育在香港仍欠规模化的长期有效政策支援。教育局可以参考其他地区的政策,逐步将情感教育常规化、加入核心课程。

参考外地成功经验 构筑多重安全网

新加坡教育部在上年底在中小学的核心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课节,课程设计特别注重师生对话,并建立同辈互助结构,于心理健康科技范畴,从课程、学校、教师到同辈构筑多重安全网,不但能及早发现受情绪问题影响的学童,更能提升学童情商,防患于未然。此外,情感教育在英国也是热门课题,如公共知识分子阿伦迪保顿(Alain de Botton)创办的「人生学校」(The School of Life)填补了常规课程以外出现的教育漏洞,聚焦放关注自我、他人、关系、工作与文化等主题。

關注復課下的情緒困擾 倡爲學童推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