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七):音乐与前庭觉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前庭觉 音乐教育 杨文婷姑娘 香港教育杂志50期

前庭觉掌管人的平衡以及在空间的感觉。用上回笔者学习游泳的例子:觉得自己在水中身体左右不平衡,身体总是侧向左边,导致身体在水中经常左右摇摆不定。除了靠本体觉知道自己肩膀施力不平均外,其实笔者靠的是内耳中两个前庭系统(Vestibular system)重要的器官:「半规管」和「耳石」去侦测自己的水中的位置,去感知倾侧得快要「翻转」——这个有关空间的感知和记忆。其实,婴儿在妈妈肚中时已经得到很好的前庭觉的刺激了。因为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
移动和摇摆,会令宝宝在充满羊水的环境中,也跟随着这些动作而有摇摆。再多举一个例子,你身边会否经常「耳水不平衡」的朋友呢?他们非常容易晕眩,失去身体的平衡感,其实他们遇到的问题就是在耳内的前庭系统失调。

读写障碍的小朋友,写字会出现「反字」(亦称镜面字),其实这和前庭系统的功能息息相关。刚提及前庭掌管「空间的感知」—— 写字是认知学习,我们要学习字母「b」的开口向右而不是向左(q),正正就靠我们日常生活中累积对于空间感知的记忆。依据笔者的经验,通常这些小朋友的手眼协调、左右协调或身体整体平衡的机能反应都会较弱。为什么手眼协调会弱呢?我们快速追踪物体移动时,需要眼球的肌肉群控制眼球旋转,并能够告知脑部,身体需要作出动作配合。前庭觉较差的小朋友,则是「统合」视觉和身体空间感这一关较弱。大家在读这一篇文章时,再想一想,你阅读时是否非常依赖视觉追踪和身体移动互相配合呢?读书时,眼球需要保持追踪文
章中的一字一句,头部亦需要保持配合,左右转或上下移动,去让我们阅读一行行的文字。前庭配合得不好,便会出现「跳字」或感知文字「左右」定向缺乏的状况。

笔者认为音乐活动确实是一个绝佳又有趣的前庭锻炼活动,从而补足未发展良好的前庭觉。举一个简单的活动,家长在家亦轻松能做到。用一个波棒糖鼓(见下图),家长拿着鼓,小朋友拿着鼓棒,亲子一同唱自己熟悉的歌曲,每当唱歌时,家长的波棒糖会移动,当停下来的时候,孩子要敲打鼓一下。之后继续唱歌,继续移动鼓。动作中尽量加入让孩子踮脚尖、蹲下、旋转往身后、左右倾等大动作,这些动作非常有效地刺激前庭系统,音乐的开始和停止亦建立起动作指令的结构(structure),取代冗长的言语指令(「打呢度」「打果度」),让孩子享受音乐的乐趣之余,亦能好好锻炼身体。

楊文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