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坚守教学理念 全方位打造互动式课堂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
谭小慧主任
教育专业22期
互动式课堂
疫情下,不少课堂由实体转为网课,课堂模式的转变、与学生的互动,均成为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英文科谭小慧主任坚持由快乐学习延伸至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适应电子化教学模式的同时,亦积极优化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和学习动机,培育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以身作则 展现持续学习精神
学习是一生的课题,当学校不断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及技能时,教育工作者也理应在其专业生涯中展现持续学习的精神。谭主任在追求持续专业发展的领域内有着坚定的信念,透过在课堂上引入新技术及新知识,提升教学质素,照顾学生不断转变的学习需要,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建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谭主任而言,参与「优秀教师选举」同样是学习的过程:「透过这次机会,我能够从中自我检视课堂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优化,促进我在教与学范畴中的进一步发展。」谭主任坚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大因素,对于学校的教学效能亦有着莫大裨益。
激发求知欲 连结日常生活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好的前提,在前两项课题「Why do we protect animals?」及「What are teeth for?」中,谭主任发现学生热衷于与动物相关的主题,因此获奖教案便以「动物」作为切入点,将「Why do animals communicate?」定为核心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谭主任在教学前会以影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鼓励学生讨论,巩固已有的知识和词汇。为使教学内容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教学主题必定联系至日常生活,教案中便由动物引申至人类,启发学生思考「人为甚么沟通」、「如何与人沟通」的问题。
在设计课堂时,谭主任会着重于活动中引发更多讨论,以此提升学习动机。谭主任称:「只有懂得反思课堂上学到甚么,以及清楚自己想了解甚么、向哪个方向作深入探讨,学生才能达到持续学习的目的。」她又表明作为教师,除教授课堂知识外,引导学生如何追求知识同样重要。
鼓励同侪学习 培育创新思维
谭主任分享:「在一节课堂上,有一幅图画是两只企鹅和一只黑鸟正在对话,对话框中没有任何文字,因此需要学生自行猜测对话内容。」不同答案包括出乎意料的对话内容,甚至有学生自行加插表情符号和图画,眼见他们想像力丰富、创意无限的模样,谭主任十分赞赏,更鼓励课堂上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培育创新思维。
此外,谭主任也很重视学生的反馈,以此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程度。她又明言喜欢带学生走出课室,以此增添学习的趣味。在课堂上,谭主任会带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分组活动,互相欣赏各自的写作作品,又或张贴学生海报,学生对相互欣赏活动反应相当热烈。谭主任指出:「教师不能只作评分,更应该让学生明白,获得优秀评分的原因,进而互相学习。」虽然学生喜欢评论他人作品,但要懂得如何评论并不简单,谭主任便作出引导,让学生解释作品优异及不足的地方。这些活动也为日后学生升中后的自评、互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困难下的自我增值 家校合作打造趣味课堂
疫情下面对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于极短时间内适应、学习很多新事物,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的英文组为提高学生参与度,均自发学习新科技。谭主任称:「实体上课互动性强,易于关顾每位学生。至于网课,即使每位学生均出现在画面上,但仍然难以观察到他们是否专注于课堂,这是网课中最困难的地方。」
为解决网课互动性不足的问题,谭主任观察到网课中多使用简报,因而从中着手,经过一番摸索后,使用Google Pear Deck在简报中加入互动元素,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及课堂趣味性。因应教育模式的转变,谭主任笑言:「网课是基于电子产品的应用,包括一些软件程式及网上平台资源,因此学生家庭的支援也十分重要,课堂得以成功,也有赖家长的配合。」她又强调,学校实行小班教学,每班最多26人,更有利于教师关顾到每位学生。疫情下,于画面中见到学生积极学习、参与课堂活动,皆是非常珍贵的画面,这也鼓励着谭主任多运用科技产品、探索更多教学新手法,协助日后课堂教学。
卓越教学团队 精心设计教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本作为教学工具起着关键作用,在谭主任设计的教案中所用到的课本,背后全是英文组教师的良苦用心。谭主任表示,自己重视教材提供的知识和内容,对课本的要求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确保学生于课题框架下,有大量课题、学习目标或任务让学生完成;其次,学语言就是要多听多讲,在每课主题中,紧接词汇学习之后,需设有聆听、说话的教学部分;此外,每个课题均要有大量讨论地方,供学生阅读及思考、进而讨论,最后当然是引领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输出,运用在他们的写作上。经英文组教师的精心拣选,最终选用现时的新课本,眼见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踊跃举手发表己见的景象,谭主任及其教学团队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