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一带一路」机遇 装备学生应对 全球化挑战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2期 黄颖诗校长 油蔴地街坊会学校 装备学生

日前教育局提出有关小学常识科分拆为人文科和科学科的政策引起了广泛讨论。作为校长,我对这个政策对非华语学生的影响表示关注。我们需要探讨这个政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非华语学生是否具备应对学科变化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教育局在推动课程设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教育局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所需的能力,这种持续优化的态度值得我们支持和鼓励。教育局在过去几年已经成功推展了一些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小学阶段,教育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出了 STEAM教育的相关课程和活动,鼓励学生在跨学科领域进行探索和实验。这样的举措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针对新政策,似乎还有值得仔细讨论和研究的地方。过去几年,教育局一直推动跨科协作,常识科已经包含了一些综合的元素和成分。现在将其分拆为人文科和科学科,这是否会加强科目之间的划分,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加剧科学和人文之间的脱节情况。这样的安排是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的科目结构下,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期待教育局广泛收纳业界意见,以便日后提供清晰指引让业界跟从。

我们也关注课时的具体安排以及对非华语学生的支援。由于分拆后的科目可能存在重叠的文化元素,例如中文科和人文科,我们担心学生可能会面临课时不足的情况。这些非华语学生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可能面临更多挑战。我们应确保教材的安排有充裕的时间,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学习。我们希望教育局能够提供支援,帮助学校合理安排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期望教育局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援给教师,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教导非华语学生,并帮助他们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们是否亦可以趁这个课程改革的机会,在人文科中加入与其他民族融合的文化元素,拥抱「一带一路」的机遇,装备学生将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样的教学内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多元性的态度。这些能力在学生日后进入职场或与不同民族的人合作时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华语学生在香港学习,并具备多语能力和文化背景等等优势,促进民族融和。这不仅能够帮助非华语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也能够让华语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和语言,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并学习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和平共处。通过学习民族融和的概念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包容性和合作性,并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益成员。

总括而言,我们支持教育局在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在实施新政策时,我们期望教育局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多元性,确保这项政策能够造福不同背景的学生,让学生把握全球化的机遇,并在日益紧密连系的社会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