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前线力量 强化联校交流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8期 梁延敬老师 香港历史及文化教育协会 中华文化

行政长官于《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及弘扬中华文化,继续落实以不同的策略及措施,举办更多活动延伸配合,使国情教育扎根社会。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透过不同类型的学与教活动,加强青少年对中国历史、国家发展的认识,以及提升他们在课堂的学习动机,培养国民身份认同,希望今后能更上一层楼,让年青一代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及历史。

为凝聚前线中史科同工力量,强化各校之间的联校交流,以推动本科学与教发展,提高学习成效,协会于三年前设立「联校中史学习圈」,现时伙伴学校及成员老师已超过一百多位,近几年来举办了十多场联校活动,如「文物有话说」系列,让学生透过文物观赏及专题讲解,认识鸦片战争与香港、抗日战争与日占香港时期,以史为鉴,反思过去,稍后亦会在学界开展「从文物学中史 • 学生导赏大使培训计划」,藉工作坊及导赏培训加强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再者,历史文化教育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持续丰富内容,形式与时俱进,层次立体多元,无论是在学校的教学中,还是在社会的主题推广,都离不开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专业推动,学与教交流是学习圈的主轴,透过不同学校的校本分享,从实践中达至教学相长,主题多元,包括初中课程及高中文凭试教学分享、运用生成式AI教育工具、学科活动规划与价值观教育、中华文化活动及内地考察如何结合知情行策略与国家安全教育、阅读与中史教学等,同工在每次的交流活动也积极参与,共同集思广益,利用专业知识,建构良好的学习平台,使自己的学生愉快学习,体验更多,感悟所见所闻。

协会一直积极组织中史老师及中学生赴内地学习和交流,上年10月的「珠海、佛山航空及历史文化考察」,更是与STEM跨学科进行,教师在飞行训练中心进行飞行体验、在中学观课交流,以及敦煌壁画艺术体验,成效显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学习历史的不二法门,自疫情结束后,协会干事会「历文菁莪」也举办不少中学生内地交流团,上年12月的「历行足迹 • 肇庆、广州交流团」,七十多位参加者投入认真,与肇庆中学生同上体育课、参观各古迹等,加深对内地教育、保育、社会等发展的认识。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在即将的12月及来年4月,我们也分别举办西安、南京、无锡交流团,让青少年了解国家保育文物的价值和方法,认识内地大学学习环境与生活,从「穿汉服、学礼仪」活动感受及体验中华文化,以及拜访企业,认识改革开放推行后的港商机遇及国家科技发展。

近两年,协会全力支持教育局及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合办的「心系家国 : 古今中华虚拟游设计比赛及国家安全领域虚拟游设计比赛」,并担任评审之一,与学界共同推广中华文化及中史教育。在刚刚的10月底周末,为推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共建人文湾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习,应用历史技能,展现新时代下的历史教育与学习的新风貌,更担任首届「美高梅杯:粤港澳大湾区中学生历史知识邀请赛」(澳门历史教育学会主办)的支持机构,代表香港赛区派出三间中学参赛,与二十多间来自深圳、珠海、澳门的中学进行比赛,比赛后更与大湾区中学生彼此互动交流,共同在澳门研学考察。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政府及学界一直不遗余力透过不同活动,强化历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让青少年在学习中华历史文化,认识内地各省市的源由发展,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