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新校长:程志祥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 秉持信念 眺望未来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程志祥校长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幼稚园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 教育专业23期 YMCA 智能运动中心

疫情为教育界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网上教学势在必行,学校亦有迫切需要推行全面教育数码化。作为连续三年出席资讯科技教育论坛的香港代表,同时亦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下称青小)新任校长,程志祥校长在上任短短半年间,迅速凝聚教学团队,与师生打成一片,并应用崭新科技为学校未来发展绸缪。今期「新校长对谈」邀请程校长为我们现身说法,分享他的宝贵经验以及对数码教育的看法。

「现在担任校长的学校有办学团体背景,有直系幼稚园(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幼稚园,下称青幼)和直资中学(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下称青中)作联系,作为一个新校长,如何在短时间内打造合作契机,取得互信?」

我认为最重要的契机莫过于在办学团体「一站式」教育理念下衍生的「中小幼衔接机制」,加上三间学校地理位置相邻,让我们能够在资源上共享、互补,有利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一如YMCA的标志——一个互相紧扣的三角形。

三间学校已经合作多年,而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亦在接任校长后于去年7月与青幼朱惠芳校长、青中张富华校长以及校监会面。由于同属一个办学团体,所以大家的办学理念和宗旨皆以学生的「全人发展」为主,从中拓展出不同的教学活动。

强化衔接 会属学校互助共享

在「一站式」的教育理念下,青幼的学生便是青小未来的学生,因此我们非常乐于分享资源,包括校舍、师资、技术等,除了能提升教学质素,同时亦有利幼小衔接的安排。由于幼稚园校舍相对较小,活动设施亦不多,因此我尝试把青幼的校园活动延伸到小学校舍之中,例如变动了部分攀石路线,同时为老师提供训练,让他们利用攀石墙为青幼学生教授体育课。另一个例子是接种疫苗,当青小成功预约到学校外展队为学生接种疫苗后,第一时间通知青幼,结果超过40名青幼学生前来接种疫苗,缓解了家长们对于子女未能接种疫苗的不安。

除了分享校舍和接种疫苗外,我亦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为青幼提供支援,例如让外籍老师举办英语课程、为网上教育提供技术支援等,这些合作都有助于建立两间学校之间的互信关系,同时亦让我们对于即将从幼稚园升上小学的准小一生有更多了解,以便将来为他们提供更个人化的照顾。

与青中合作方面,今年青小进一步强化升中的联系活动,特别为家长举办了两场升中「专场」讲座,并由张富华校长亲自为家长介绍青中的学习情况、教育理念和特色。另外,我们亦善用青中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机会,例如安排部分学生在下午时段到青中参与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英语学习经历,又为小六学生举办中一体验日,让学生能够在中学的课室里体验全英语授课模式,有助他们及早面对学习环境的转变和挑战。

「现在资源充沛的学校都会改善基建,你如何规划及启动相关措施?」

如何规划学校的基建,视乎不同的教育理念,因应不同的理念会发展出不同的教育方案,包括教学策略、教材和硬件设备等要素。教育者需要从这些切入点入手,为学生带来学习动机。

善用资源 新设智能运动中心

多年来我一直坚信,「寓学习于游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了将理念有效地融入学与教,青小将部分资源投放于教师培育,让老师能够因应学生需要制定更为适切及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改变整体的学校氛围。

优化教学环境亦是重中之重。我在本学年特意打造智能运动中心,并于去年9月举办「渣马@青小体适能测试」,期望透过崭新的智能运动设备,提升同学对运动的兴趣。此外,青小亦新设人工智能实验室,让同学亲自体验人工智能科技,例如以语音辨识系统控制实验室设备,从而诱发同学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兴趣,让好奇心驱使他们自主探索知识,配合教材,让他们自行实践想法。另外,我们亦引入VR及AR技术,借此打破空间局限,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青小未来将进一步添置更多硬件设备,为同学营建沉浸式游学体验。

在课程上,我亦投放丰富资源,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框架。以数学科为例,透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教具,从中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在英语学习方面,青小亦引入校本话剧课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凝聚师生 改装校长室敞心扉

让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学习的土壤,是校园规划中重要理念,校长室亦不例外。我亲自参与到校长室的改建工程之中,邀请学生构思心目中的校长室,而他们的回应亦相当热烈。例如有学生提议希望把「多啦A梦」放在校长室,让我在工作时看着它,心情亦会随之变得愉快。我亦希望能成为学生的「多啦A梦」,从「百宝袋」中拿出道具,回应学生的想法。

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亦欣然采纳学生的意见,将校长室重新命名为「Party Room」,并进行改装,打造成供学生学习及玩乐的空间。另外我亦添置不少书籍和设备,例如特别添置了一本巨形书本,邀请学生到校长室一起进行阅读;亦准备了大量积木,让学生即场发挥创意,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发挥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我亦希望校长室可以为老师营造安心、舒适的氛围,成为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我身体力行参与了整个改装过程,更鼓励老师大胆提出意见,敞开心扉,从而与我一起交流关于教学的各种想法。

「作为到任只有半年的新校长,在开展工程、规划课程的同时,亦面对停课、课时不足的问题,有何应对措施?」

停课期间,亦让我重新审视学校的发展。校园不单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如何在远距离的情况下让学生维持基本学习,同时引导他们正确成长,这是所有学校面临的难题。

培育创意 教授具适应力技能

学校未来的课程规划将会以培育学生创意以及具适应力的技能为主。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亦尽量维持学生的基本学习,同时协助他们在有限空间内发挥创意。因此在这段「暑假」期间,我举办了「校长斗一番」,由我亲自接受同学的挑战,当中包括运动、烹饪、小手工等项目,跳出传统的学术范畴,以多元化、有趣味的方式让学生发展不同领域的技能。而学生的反应比想像中更热烈,例如有同学向我挑战侧手翻,亦有同学录制影片教我煮菜,无形中建立他们自学的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亦面临汰旧换新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向学生教授具适应力,可以应用于不同状况的技能,帮助他们对抗未来的逆境,应对五年甚至是十年后的社会,未来学校的课程规划亦会以此为目标前进。

「以上困难亦会导致校长与教学团队互相熟悉度不足,如何尽快『解冻』启动合作模式?」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接近18年在同一间学校服务,但近年却多次「空降」不同职位,这些经验让我学习到,如何在新环境中重新起步。我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双向的,即使身为校长,亦不代表要让学校刻意迁就我,反而是由我走进大家的世界,适应新学校的人和事。

保持开放 从错误中共同成长

作为校长,我希望在同事心目中树立持平和开放的形象,让师生明白,校长是一个开明而有理想的人。他们看到校长愿意接纳意见,便能放心提出他们的想法,一起制作「网路青小校报」、规划新的课程、全方位学习活动等。其中,在申请小学「奇趣IT识多啲」计划上,我和教师团队前后只花了4个月的时间,成为最早获批的小学之一。

我一直坚信学校是一个可以容许犯错的地方,一起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每一位老师都有其优点和独特之处,作为管理层需让老师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意,因为只有无惧犯错,才可以释放真正的创意,让各种教育理念互相冲击,从中产生不同的教育方案,改变教育环境同时,扭转同事对于职场的观念和想法。

「阁下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之前服务几间学校期间,已取得两次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及后转往直资小学担任助理校长,到今天在青年会小学任校长。之前的经验对现在工作有何帮助?」

纵观我的教育历程,最初在筲箕湾官立工业中学(现名筲箕湾东官立中学)代课一年,亦曾在职业先修中学任教,这些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教学思维,让我更加深信学生透过「动手做」,才能将知识与技能牢固地植根于脑海里。我亦曾先后于官校、私校、津校、直资等不同类型学校任职,从中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营运模式,从中思考和学习如何把这些经验融会贯通,更有效配合和适应不同学校的工作模式。因此,即使近几年转换工作环境,亦能迅速融入新的科组,把它们的特色发挥,最后有幸获得「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的肯定。

另外,过往经验亦让我比其他教育工作者更热衷于展望未来,勇于考虑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和转变,希望改变现时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一直思考未来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在2014年,世界已经提倡网上学习的概念,但碍于技术和成本,当时并未能迅速发展。在当时,我预计到当网速提升、硬件价格回落时,网上学习就会出现爆炸性发展,所以我在当时任教的学校便已经推行自携装置(BYOD)和电子书包,为未来作充足准备。

观察世界 跳出框架引领未来

作为管理阶层,我希望可以刺激老师的思考,让大家都可以想得更远,这亦有助于他们的职涯。世界一直在变化,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否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适应和面对未来的社会?我认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兼备童心和迎接未来挑战的心,如果老师无法代入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便难以有效引领他们成长。同时,如果无法摆脱固有思维模式,亦难以为孩子带来实质帮助。

丰富阅历对于教师实现教育理念十分重要。过去在旧校,每年都带同事到外地例如泰国、英国等参与活动或国际论坛,让老师从中孕育很多与教育相关的构思,聆听彼此的意见,去芜存菁,例如沉浸教室的概念正是把从国外看到的新技术,集合众人的想法形成;「渣马@青小体适能测试」活动由构思到举办更只花费30天,可见大家把团队合作发挥到极致。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在资讯科技教育范畴上可以做些什么?有什么期望?」

系统整合 共同完善数码教育

资讯科技及数码教育在香港的发展有两个导向:首先,在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可靠的数码资源管理系统。形形式式的电子数码教育产物于近几年陆续出现,却欠缺系统化整理。一旦能够系统化整合所有数码资产,将来可以简单利用数据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状况,找出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数码资源。然而,单靠学校难以完成这件事,我们需要组织结合学界、商界、教育局及官方机构,把各界别的专才和资源汇聚,解决技术难题,完善数码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科技则是另一个发展层面。我们不但要利用科技完善教育,同时亦必须培养学生的资讯素养,教育他们善用科技,才能真正把科技用于正途。

疫情的出现虽然为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带来迫切性和契机,但未来的发展仍需管理层在思维上,能够与时并进,拥有洞悉先机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行下效,教育的发展才能够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

程志祥校長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鼓勵學生參加攀石牆活動。舉辦「渣馬@ 青小體適能測試」,提升同學對運動的興趣。設置巨形書本投影,邀請學生到校長室一起進行閱讀。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青小小一健康生命「扶植新生命」體驗。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秉持信念 眺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