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能忍一忍、等一等吗?
香港教育杂志 专家分享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伍家珍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教授进行了一个软糖实验。他把一群约四岁的孩子带到房子,然后每人给一颗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果20 分钟后吃,将再奖励一颗软糖,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然后他便离开。
在他离开后,有的孩子急不及待把糖吃掉;有部份孩子则以唱歌、睡觉等各种方式消磨时间,克制自己的欲望。通过观察,米歇尔发现,能够坚持等他回来的孩子,只占人数的三分一。米歇尔继续追踪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追踪的结果显示,当年马上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缺乏自信,人际关系较差;坚持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则交际能力强、有主见,而后者比前者的考试成绩,平均高出210 分。
就上述实验,米歇尔提出了「延迟满足」这一概念:坚持等待就是能够延迟满足,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在成人后较容易获得成功。忍耐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东西,但它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孩子学习忍耐前必须具备「估量、理解时间的能力」和「领会因果的能力」,然后他们才能培养忍受挫折,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
训练忍耐 从小开始
0 至18 个月的婴儿虽然只有两三分钟的忍耐力,父母简单的说话已能鼓励他们。当婴儿听到说话声,便期待将会发生的事,父母可以边预备,边描述过程。当婴儿听到父母的声音,就会停止烦躁,表示已经接收到你的说话,因为语言联系着因果思维,有助婴儿学会延迟满足。
18 个月至3 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表达需求,但还不太懂得控制自己,于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迫切希望得到所需的东西。以下的训练有助孩子培养耐性:
- 「等一等」
当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着他们先唱一首歌,或者数数字,完成后才回应他们的要求。 - 角色扮演
由父母来扮演没有耐心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爸妈。然后夸张地模仿孩子平日不愿意等待的情况,让孩子领悟到等待的重要性。 - 床边故事
与孩子分享一些关于期望、忍耐,最终满足的故事。在愉悦的气氛下,逐步帮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值得等待。
游戏是耐性的最佳训练
3 至6 岁的孩子具备理解时间的能力,可透过各种游戏,以加强训练耐性:
- 拼图游戏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拼图,当孩子渐渐掌握后,爸妈便从旁协助或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拼图很考验耐性,需要不断尝试,一旦完成了就很有成功感。 - 「123,红绿灯」
带孩子过马路时,让他们体验集体等候。红灯亮起时,行人都停下来,等待绿灯亮起才通行,既可提高孩子的交通安全知识,也可让他们学会等待。 - 「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或站着,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口令完毕,全部参与者必须保持姿势,不许移动。如果有人忍不住笑或有小动作,则视为落败,需要惩罚。
现代的竞争,比的不再是智力而是情商。谁能驾驭自己的人生航船,就能乘风破浪。谁控制不住自己的任性和冲动,就容易触礁、下沉。成功人士就是以意志控制欲望,学会忍耐,改变自己的命运。
伍家珍 女士
•辅导心理学家
•亚洲辅导心理学会注册临床督察
•中文大学教育辅导及咨询(特殊教育)硕士
•中文大学教育行政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