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
通过中华文化活动 从知、情、行推动价值观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陈国柱助理校长
香港中国妇女会冯尧敬纪念中学
教育专业22期
价值观教育
中华文化
教育局公布的《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以中华文化作为贯穿不同价值观教育范畴的主干,课程文件内提到:「中华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学生品德陶造的瑰宝。」各校可根据办学团体的宗旨及理念、学校特色及学生特性等,透过课程及全方位活动规划,在学生不同的成长及发展阶段设定价值观教育的学习目标,从「认知」、「情感」和「实践」层面,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解,透过跨科组协作计划及策略,巩固学生十种首要价值观及态度,培育学生拥有高尚品德的中华文化情操为目标。
建构学生「认知」根基
教育局更新的四个关键项目当中,强调学生可从阅读中学习,同时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以达至促进自主学习成效。从「认知」层面而论,学校可透过规划阅读时段,包括早会静心阅读、开设阅读课堂、读书学会、有声好书及学生电子阅读户口,例如:华萃薪传及篇篇流萤等网上学习平台,培养学生恒常阅读习惯,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历史了解。学校亦可运用校园电视台、周会及午间活动等,以生动有趣的话剧、演讲、表演或辩论等,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中华文化题材,中医药食、中国古代运动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及民间美食,引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之兴趣,建构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的根基。
从内到外进行「情感」优化
学校是学生学习及成长的主要场所,而教师则是培育及优化学生价值观「情感」层面的重要基石。要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属于情感层面上的培育,需要一定时间,并需透过由浅入深及由内到外的学习经历来实现。在《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试行版)内提到,仁义孝礼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学校可举办全级性学生探访独居长者活动,由教师担当领航员,指导学生制作心意卡、福袋预备、表演活动及与长者交流等,提供机会及情境给学生分享及讨论。在过程中,教师让他们学习关怀别人、尊敬长辈、关心家庭成员等,从而培养孝顺、关爱、接纳、同理心及尊重他人等价值观态度,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提供体验式学习「实践」机会
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体验式学习理论,说明可以「从做中学」。学校课外活动正是提供真实的情境,给学生在「实践」层面上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机会。有中学在校内设立萤火虫生态教育厅,从照顾及喂食过程的体验,认识生命的意义,强化生命教育的元素;成立禁毒先锋队,让学生认识各类毒品祸害,拒绝引诱,加强禁毒教育的学习元素;举办跨科组协作的中华文化周,由学生担任中华文化大使,穿上不同民族服饰向同学介绍活动;展示学生书法及水墨画作品、举办历史人物及故事演讲比赛,以及设立传统中国美食摊位等,透过策划、组织及参与,提供平台让学生认识国家历史,和欣赏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罗马非一天建成,学校要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及态度,各持份者须建立同一愿景,进程亦不能急于求成。学校可透过自评循环「规划—执行—评估」,持续地去完善各项计划,相信学生终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