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多元感官发展(二):触觉(44期)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杨文婷姑娘 音乐治疗师 香港教育杂志44期

笔者一岁大的姪女,最近参加了「凌乱玩耍」(messy play)的亲子工作坊,利用麦皮、米、水、意粉、果冻、冰等,进行刺激触感探索,纵使小侄女下课后成为了「污糟猫」,但她在玩的过程显得非常投入以及专注。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倡利用孩子的天性,容让孩子在有限制的自由内探索,能培养出独立的人格。触感发展和艺术表达,更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发展触感的重要性

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初生婴儿透过与母亲肌肤的接触,感受到温度,可以获得满足、安全的感觉。痛觉也是触觉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手指触摸质感、温度,感受重量、压力等变化,也是对于日后生活的预备和学习。出现触觉缺乏、触觉迟钝等问题的孩子,会较易过动(无时无刻寻找触觉刺激),同时也比较容易受伤。

在艺术范畴,当我们与不同的艺术物料接触,外表、重量、质感、声音等特性,往往能够让我们联系身体的感觉以及思想。比方说,使用一些纸碎进行艺术创作,可以代表一些混乱、杂乱无章的感受。雪梨纸、玻璃纸等半透光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一些轻盈、梦幻的感觉等。

我们可以透过触感去领悟音乐,去表达音乐。笔者自小习琴,我最喜爱钢琴最大原因,是它能够展现非常广阔的音色范围。一个连音(legato)和一个断音:「温柔」和「灵动」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正正就是触感牵引出的感觉有所分别。音乐有一个概念叫「织体」,即声音的「质感」(texture):这个和弦(chord)听起来是厚是薄?我们说的厚薄,正是由触感而来的感受。萧邦的钢琴练习曲作品25第1号,此曲别名又叫「风弦琴」(Aeolian Harp),萧邦指出此曲像一名在石洞中躲避风雨的牧童在吹笛。不难想像,曲中很多连绵的琶音(arpeggio),演奏家要弹到如风一般轻。我们如何感受风?扑面而来的微风,伸出手尝试捉摸的风,触觉感受。恰巧地,演奏家将这种触觉的经验,消化过后,透过双手,利用敏锐的触觉,传递到乐器,最终转化成为漂亮的音色,成就了艺术的表达。

我们常说感觉是一些抽象的东西,很难理解,也很难表达。但孩子正是透过自己的感官世界,慢慢学习这套抽象的概念以及语言。笔者相信,触感已是最「实实在在」的感觉之一,因为所有的东西都能摸到。而透过触摸不同材质与不同乐器音色作出连结,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进行感觉统合和关联性思维的练习。因为不同乐器种类,背后其材质直接连结其发出的音色,也能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比如说非洲鼓,羊皮鹿皮制成的鼓面,经过手大力的敲打,鼓皮回弹,透过我们皮肤上的触感反馈,我们可以清楚感知自己力度,再连结发出的鼓声大小高低和音色,更让我们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家长与孩子进行不同的音乐探索活动,能激发他们对感觉概念产生好奇和幻想,开拓他们对生活的知识。

音樂治療師 楊文婷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