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觉:把生涯规划融入校本课程 于小学阶段展开 宜愈早愈好

文: 教育传媒

教案分享 教案分享 教育专业 校长专访 生涯规划 小学 升学就业辅导 JSIT联校资讯科技学会 生涯规划津贴

在资讯科技发展神速的时代,教师们应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如何装备他们,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发展作规划呢?学生除了上课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培养正确的态度及价值观;当他们完成中学教育后,就必须决定继续升学还是就业,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计划自己该走的路,为踏入社会作好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能,香港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在2014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由2014/15学年起,为每所开办高中班级的公营学校提供一项额外的经常性现金津贴—「生涯规划津贴」,用以提升专责教师团队的能量,促进学校加强统筹及推动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津贴
有助新增助理或改建课

由2016/17学年起,学校可将「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以加强人手推行生涯规划教育及相关辅导服务。在2018/19学年,308所公营学校已将「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136所公营学校则继续领取「生涯规划津贴」,教育局让学校按照校本情况,于2022/23学年前选择把「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

于政府投放资源的同时,学校又该如何运用这笔额外津贴帮助学生找到出路呢?很多学校都会利用这笔拨款聘请一位生涯规划助理,协助教师推行相关活动,带学生出外参观或者在校代课;又或改建一间课室作为生涯规划房,并购买一些书籍或活动用器材,但学生一般要在有教职员当值或于指定时间才能进入。学校亦会以部份经费购买外间的生涯规划课程或聘请人员到校讲座等。

助学生建立自我及目标
学校宜做好教育规划

至今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逐步由领取津贴转为常额教席;当学校多了一位教师,是否代表可以让负责的同工多了时间空间为学生举办更多生涯规划活动,或在课程上加入更多相关内容呢?学校这样推行「生涯规划」之后,学生就真的能学会规划未来?

「生涯规划」与「升学及就业辅导」息息相关,都是一个持续和终身进行的过程,以达致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又以「生涯规划」更为全面。学校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设立目标、培养个人规划和反思的能力,以及认识衔接各升学就业途径等。

紧扣生涯规划与升学课程
助学生正确选科

当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及升学就业辅导应联系学校的课程,学生不但能获得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更能配合个人兴趣、能力、升学或就业的方向选择,达至终身学习。但有多少学校能够在课时中留出空间,进行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呢?

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只会把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集中在中三及中六级的学生上,因为中三要面对第一次选科,被视为人生的第一个计划;中六时就要面对第一次全面的公开考试、大学选科或就业,学生们都要好好为自己筹划,为未来打好基础。而其他级别的学生,一般都只能于早会分享或班主任课时初步接触到生涯规划,可见学校如果只有一位生涯规划助理或一位额外的教师,对学生的帮助真的很有限。

于小学展开生涯教育
发展真正兴趣与才能

如果课程有所局限,又或学校以公开考试成绩为主导,即使生涯规划十分重要,教师又如何有空间与学生谈及生涯规划呢!若不是有迫切性,教师大多只会把课时用于教学及考评的科目上,而非生涯规划。我们的学生在选科时,也更著眼于选择「钱途」向好的科目,又或更易于香港中学文凭试中获取高分的科目,而非按自己的兴趣及目标方向作决定。

那么学校应该由哪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始进行「生涯规划」呢?小学是否就应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呢?小学生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决定:由选择参加哪个课外活动以至参与课后辅导、学校旅行等,他们都没有决定权,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小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计划「生涯规划」吗?

很多的小学都会在课堂中安排德公课或班主任课,以教导学生德育及公民教育等议题,但很少会安排生涯规划内容(除了小六,因为要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升中选校)。

生涯规划愈早愈好
从小建立宏远价值观

当教师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未必真正了解自己,也未发掘到其兴趣及潜能时,可以考虑其实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于不同学习阶段亦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所以小学生也可以有生涯规划的,可以先渗入常识科及德公课中,由小一开始,先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角色及应负的责任,继而为自己计划未来!一步步提升要求及目标,并与中学接轨。

生涯规划的确是一项长远的事业,非一日所能完成,当中亦包括价值教育,所以应由小学开始进行,潜移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未来作打算。同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及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更投入去发展相关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看得见未来!

TC 老师
JSIT联校资讯科技学会
Joint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