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136笔

《香港教育杂志》第17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本港中学近年积极发展多元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发掘个人长处,同时兼备多种基础知识,达致全人教育。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除了透过网络上口耳相传,其实最值得做的,就是与子女一起「到校直击」。有见及此,本刊今期专访多间中学,由记者带领读者进入校长室,由校长分享该校办学宗旨和教学特色,方便家长即将升读中学的子女,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校。

阅读

《教育专业》第07期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杂志

今期的主题是:「教学相长 学习路上 教师不是超人 重拾学生身份」。要在社会上要保持竞争力,学习,是唯一的道路,学生如此,老师亦然。「老师不一定无所不知,也需要不断学习!」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监罗陆慧英教授于访问中分享,老师要与社会同步,尤其是在STEM教育及SDL(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范畴上与时并进,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其他精彩内容还包括消闲、招聘等,内容目不睱给!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16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今期《香港教育杂志》主题是「发挥孩子天赋」;父母为子女选校时,除了个人喜好,也要考虑子女的个性和特质,是否与学校的教育和课程吻合。至于面试,则要表现自然,避免造作,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而父母也无须刻意迎合学校,反而更要坦承对话。本期主题故事正好为各位家长,提供相关资讯。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15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今期《香港教育杂志》主题是「认识幼稚园」,简介教育局近年推行哪些政策提升幼稚园质素,以及本港幼稚园的教学重点。另有专家建议,让家长尽早与孩子进行自理训练,学会独立,逐渐减少对家庭的依赖;同时多鼓励孩子,代替责罚和指责,从而加强幼儿对外界的好奇,以及勇于探索新事物。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14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已踏入幼稚园招生高峰期,《香港教育杂志》本期主题故事为全面拆解幼稚园申请入学、选校、面试等各样资讯,以供广大父母参考。另有专家建议,跳出传统思维,以个案分析面试须知,让家长从多角度思考,令孩子能「开开心心考幼稚园」

阅读

《教育专业》第06期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与教联会共同制作的《教育专业》月刊已在全港2000间幼、小、中、大及特殊学校免费派送,今期的主题是:「未来教育路 港澳教育的思与行」。自回归以来,香港政府一直重视教育发展,投放大量资源以培育学生面对将来的全球性竞争。澳门政府亦积极发展教育,致力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坚持达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人人都能成才的发展方针。今期《教育专业》专访了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及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分享两地如何共同迈进,开创教育之路。其他精彩内容还包括消闲、招聘等,内容目不睱给!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13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今期《香港教育杂志》第13期以「小一适应」为题,分享一系列小学过渡措施,让小一新生认识新校园,拓宽社交圈子,逐步熟习上课形式;辅导心理学家伍家珍女士,仔细分析小一新生的适应困难,更建议家长寓学习于娱乐,以家居游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自信。升小适应问题从不应由学生独自面对,家、校合作,则能事半功倍,让孩子在学习路上不再孤单。

阅读

《教育专业》第05期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与教联会共同制作的《教育专业》月刊已在全港2000间幼、小、中、大及特殊学校免费派送,今期的主题是:「反思教育的Who、What、How,教育是什么?」。过去一年,政府增拨了不少教育新资源及拟定了各项优化政策,为迎接新学年开始,今期的《教育专业》分别请来著名教育家及作家陈美龄博士、香港教育大学校长特别顾问及田家炳基金会董事局副主席戴希立、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亚斯理卫理小学校长林德育来一起以不同角度探讨教育是什么。其他精彩内容还包括消闲、招聘等,内容目不睱给!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12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香港教育杂志》第12期主题是升小家长选校攻略。为配合「自行分配学位」需要,我们特别走访多间学校,专访校长,介绍学校特色,让家长深入了解学 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设施、学校发展,以挑选适合子女入读的学校。家长选校时,须亲身参观学校,所以本期介绍部份在九月举行开放日的学校资料,供大家参考。封面故事特别请来育有三位儿子,全送入史丹福大学的陈美龄博士,她怎样令孩子发挥最大潜能?未必每个孩子都要入读史丹福,但作为家长,值得了解陈美龄的心得。

阅读

《香港教育杂志》第11期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

《香港教育杂志》第11期主题故事,为莘莘学子提供DSE放榜后的重要资讯。同学收到了文凭试的成绩单,结果可能喜出望外,亦可能未如理想。然而,同学考获的成绩即使与预期有落差,未能实行Plan A——入读理想的大学学科,还可选择 Plan B、Plan C等其他出路。除了透过大学联合招生(JUPAS)升学,亦可选择各种自资专上课程与副学位课程等途径,于本地升学,甚至到海外延续学业生涯。

阅读
《香港教育雜誌》第96期  | 好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