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学、BYOD、 网上学习的新路向
「2019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疫情令多个行业进入前所未见的寒冬,何时才会再见曙光、走出逆境呢?事实上,不止是上班一族,学童所受的影响亦非常大。很多小朋友可能平时不愿上学,在经过半年的「在家抗疫」后,反而渴望可以开开心心上学去,见见同学们。
详细内容疫情后时代的遐想: 学校的创新机遇
一旦经历过不同的教学和工作形态,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回到过去。开学在即,笔者聚焦电子学习、学习能力、教师合作与发展及家校合作四个范畴,分享个人的一些观察与建议,与业界探讨那些从疫情中萌生的创新机遇。
详细内容
荃湾商会朱昌幼稚园
疫情下的学前教育 让幼童回归家庭怀抱 亲子互动下 加深了解孩子优点
面对继续停课的挑战,相信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学前教育,因为电子教学对于幼童发展,未必得到成效。荃湾商会朱昌幼稚园林翠玲校长表示,小朋友未能回校上课,育儿责任重返家长身上,双职父母手足无措之时,学校重点不再是如何教学,而是如何为家长分忧,达致家校合作,孩子最能受惠。
详细内容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陈吕重德纪念学校
电子教学发展神速 全因小学疫境中自救 创新教学模式 让教师各展所长
九月开学在即,关于小五呈分试,教育局至今仍未有清晰指引。学校角色虽然被动,但如果仍能有系统地发展电子教学,学生学业成绩同样能稳步向前,这样就无惧呈分试次数或日期的变更。而校长作为管理层,要多了解教师的优点,让教师各展所长,多为学生提供不同资源与弹性安排。新学年即使面对电子教学的长期挑战,倘若团队间能互相扶持,自然能安然度过疫情带来的重重难关。
详细内容网上教学难取代传统课堂 弹性措施 应对反复疫情
开学在即,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不定,全港学校开学后继续沿用网上教学,抑或是回归传统课堂仍是未知之数。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教联会副主席邓飞认为学校可采取观望态度,为教学进度保有弹性。与此同时,邓飞也寄语学界,疫情可能维持几个学年,因此要做好几手准备。
详细内容一场疫症 转危为机 成就真正的自主学习
2020年的今天,疫情肆虐,人群隔离成了新常态,学生「重返校园」显得困难重重。面对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为保障学童的身心健康及课程顺利进行,前线教师的工作量可谓有增无减。在过往传统面授课堂中,教师只需要沿用教案如常备课即可。现转为电子教学后,教师不但要学习拍片、举行实时网课、预备新教案,同时也需要照顾家中停课子女,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压力,该如何一一面对?新学年即将来临,教育局宣布学校可正常开学,但课堂形式由面授改为线上。如今电子教学必是大势所趋,各方具体应要如何安排、互相协调及合作,以便顺利迎来疫情下的教学新常态?
详细内容丰富语言环境,学习英文 so easy
偶然也会听到家长分享他们子女学英文的难题,令我不禁回忆自己小时候是怎样学英文的。记得,幼稚园阶段只学过 26 个英文字母配以一个单字。小学阶段,老师好像没有教什么高深的文法,只是要求我们不断朗读课文,做补充练习,经常背默及时常突击小测,测的都是文法题(包括 tense、preposition、gerund等),就是这样久而久之便打好了英文的基础。升上中学后,初中阶段都适应得不错呢!
详细内容推广多元文化 建构共融校园
近年政府致力支援非华语学生(特别是少 数族裔学生)融入社会,包括帮助他们适应本 地教育体系及学习中文。随着落实加强支援的 措施,录取非华语学生的学校数目亦较过去提 升。惟基于族裔文化、家庭对升学及就业的期 望、社交圈子及生活习惯等不同因素,非华语 学生在本地学习中文方面仍存有不少困难。
详细内容开卷考试的利与弊
执笔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香港已逐渐受控,学校大多也已有限度复课。然而,世界各地疫情依然严峻,未来一年是否需要再度停课仍属未知之数,学校和老师都要做好准备,应对随时转换到线上教学与评核的可能。上期文章提到考试以外的几种评核方法,今期集中探讨开卷考试(open-book exam)的利弊和几点值得注意的事项。
详细内容
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
从停课期间电子教学安排 看校长的创新领导力: 常规功夫与非常规招式
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彷徨无需赘言。位于大埔的三水同乡会禤景荣学校,在校长李小宝女士引领下「扬帆出海」,于停课第3周开始,实现所有科目、所有年级实时线上课堂。此壮举令学校与700学童维持紧密的联系,提供高起点、持续优化的电子教学,而且令教师们体会到专业成长与成就感。当「不确定」成为学校的新常态,笔者借此文与业界探讨,学校领导除了常规功夫之外,还可能需要装备几招新的非常规招式。
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