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践履观振兴 知行合一悟国情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101期 佛教黄允畋中学 李镜品校长2024年12月18日至19日,中五级师生一行一百二十余人参与教育局「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内地考察」,前往广东英德展开为期两天的乡村振兴主题研学。此行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了解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对中华文化与国情的认知,并思考香港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
首日行程:红色振兴与产业创新
师生首站抵达龙华村,这座昔日的革命老区与贫困村,如今已蜕变为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村。村内保留大量革命历史遗迹,墙面标语与老照片诉说着峥嵘岁月,而崭新的农产品加工厂与电商中心则彰显时代新貌。导览员详细解说村庄如何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隅乡情」特色品牌,通过种植红茶带动经济转型。
师生在积庆里文教智谷茶园沉浸于茶文化研学。景区内设有茶史展馆,从唐代茶器至现代制茶工艺,系统呈现中国茶文化演变。学生分组体验采茶、炒茶、揉捻等工序,亲手制作茶叶成品。学生还学习奉茶礼仪,并即场实践所学,向老师敬茶。茶园负责人介绍,当地将茶产业与研学旅游结合,形成「茶旅融合」新模式,为农村经济开辟新路径。
次日行程:教育协作与生态实践
次日清晨,师生前往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英德实验学校交流。两地学生协作完成擂茶粥烹制、鱼纹吉祥画创作及足球机械人编程,在实践互动中增进理解。校园参观中,英德实验学校的文化课程与科创体验令学生印象深刻,不少学生反思香港教育与内地资源互补的可能性。
随后考察聚焦生态保育,师生探访国家4A级景区宝晶宫。景区内喀斯特地貌奇崛壮丽,溶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地下暗河清澈见底。导赏员强调,宝晶宫从早年过度开发到如今严格执行生态限流,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典范。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观察景区如何平衡旅游收益与环境承载力,理解生态安全对区域经济的长远意义。
登临景区制高点,茶园与光伏发电板错落分布于群山之间,传统农业与清洁能源并存的画面,引发学生热议乡村振兴中的科技角色。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香港作为国际都市,可在绿色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与内地乡村产生协同效应。
知行合一 厚植家国情怀
返港后,学生需根据考察所见完成专题研习报告,结合中五级公民科课题,认识国家在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素质的提升,特别是认识乡村振兴内容,学生在考察后完成乡村振兴如何提升农村人民生活素质的专题研习。此次考察打破课堂边界,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领悟国家发展脉络,尤其对「城乡互补」、「区域协作」等抽象概念形成具象认知。
教育局全额资助政策,令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均能平等参与。有学生坦言,若非亲眼所见,难以想像内地乡村已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亦有教师指出,实地走访让「国民身份认同」不再停留于口号,而是扎根于对国家进步的真切感受。
丈量山河沃土 共绘发展蓝图
两日行程虽短,却为师生开启一扇理解国情的窗口。从龙华村的红色基因到积庆里的产业创新,从英德实验学校的在地教育到宝晶宫的生态实践,每一步皆印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内涵。佛教黄允畋中学将持续深化实践教育,引导学生以香港所长对接国家所需,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锚定青春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