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81年

Caritas Lok Kan School的校徽

明爱乐勤学校

Caritas Lok Kan School



学校简介

明爱乐勤学校(Caritas Lok Kan School)是位于元朗区的一间严重智障儿童学校特殊学校,学校面积5,850平方米,属于男女校,学生人数学额80个,该校办学宗旨是明爱特殊教育服务办学宗旨:
(一) 透过生动及有效的教育和辅导,为对特殊教育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整全的服务。
(二) 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和品格,并发挥其体能、智能和社交能力,俾能适应所处环境及过著有尊严的生活。
(三) 让他们融入主流社群和贡献社会,达至全人发展。

学校宗旨:
我校本著「提供适切的教育,发挥学生潜能」、「提供支援服务,帮助家长积极面对及解决问题」、「促进教职员专业成长,彼此支持、体谅,发挥合作精神」、「促进社会人士对弱智人士了解与接纳,鼓励学童及家属积极融入社会」和「善用资源,提高服务水准」的宗旨,为严重智障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学校背景

明爱乐勤学校创立于1981年,学校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校长是区慕丝校长,校监是郭永恒校监

该校校训是「忠诚勤朴 敬主爱人

格言:乐活学勤 友爱自主」


该校办学理念是「明爱特殊教育服务办学宗旨:
(一) 透过生动及有效的教育和辅导,为对特殊教育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整全的服务。
(二) 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和品格,并发挥其体能、智能和社交能力,俾能适应所处环境及过著有尊严的生活。
(三) 让他们融入主流社群和贡献社会,达至全人发展。

学校宗旨:
我校本著「提供适切的教育,发挥学生潜能」、「提供支援服务,帮助家长积极面对及解决问题」、「促进教职员专业成长,彼此支持、体谅,发挥合作精神」、「促进社会人士对弱智人士了解与接纳,鼓励学童及家属积极融入社会」和「善用资源,提高服务水准」的宗旨,为严重智障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学校师资

在师资方面,明爱乐勤学校全校教师总人数为10人,其中拥有基本师资训练资格有9人、特殊教育训练资格有5人、领有学士10人、硕士3人、博士或以上学历 0人。

而在专业人员方面,全校专业人员总数为10人, 当中言语治疗师2人、职业治疗师1人、物理治疗师0人、社工1人、教育心理学家0人、护士1人、技师1人、职业治疗助理2人、实验室技术员0人、物理治疗助理0人, 其他专业5人。


班级结构

明爱乐勤学校的班级结构分为2级别,分别是小学、中学。小学班级结构是小一0班,小二1班,小三0班,小四1班,小五0班,小六1班。中学班级结构是中一0班,中二1班,中三0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0班。总计全校共开6班。

班级结构备注:
学校会将参与延伸课程的同学,按能力编入正常班级编制内。


学校设施

学校设施方面,现校舍建筑用地约5,850平方米,为两层高建筑物,校舍采通用设计,各项设施均兼顾伤健人士的生理及心理需要,有利伤健融合。校舍的无障碍设计于2008年获颁发香港建筑师学会周年大奖“主题建筑奖 - 无障碍设计“,在生活区间、学习区间、育乐区间,以至一般走道等环节,都应用了不少的无障碍意念。在硬件设施上,校舍除具基本设施,如课室、言语治疗室、物理治疗室、职业治疗室、家居室、音乐室、图书馆、视艺室、护士室及饭堂外,多个场地装置了多项先导性的多媒体装置,如地面投影、三屏投射,和Kinect等,为学童学习提供有利的资科辅助条件。学校秉持可持续发展概念,对校园绿化、减排减废、资源循环使用等目标投放了大量心力。环保设施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臭氧洗衣机、水疗用水及雨水回收系统、厨余堆肥设施等。而绿化面积约占总校地面积30﹪。部份学童学习有机香草种植、烘焙面包、糕饼,参与养耕共生等,体验劳动学习的意义。此外,学校设施还包括可作舞蹈教室的礼堂、多媒体制作中心、情境学习教室、感觉统合室、多感官学习室、暖水按摩池、装有冷暖气的宿舍、低地台校巴、乐活中心暨甘茶轩、鱼菜共生系统、日广场、天台种植区、绿化区及香草园等。


学费

明爱乐勤学校属于津贴学校,学费全免。
其他收费:1. 午膳费:每位学生每餐$6.5; 2. 其他收费(每名学生每月收费):五日宿费 $440 (至每年七月止),七日宿费$616,宿舍冷气费$28; 3. 校车:按不同居住区域收取费用。


校车服务

本校備有多部校巴,設置有自動升降台,服務新界西北區。


联络资料

学校名称(中):明爱乐勤学校
学校名称(英):Caritas Lok Kan School
校长:區慕絲 校長
校监 / 校管会主席:郭永恒 校監

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围天坛街十七号
电话:25285991   传真:25284363
电邮:lokkan@clks.com.hk
网址:http://www.lokkan.edu.hk

更多明爱乐勤学校的资讯:学校详细资料

本网页「明爱乐勤学校」的资料是参考自:教育局网站及各学校之官方网站制作而成,如发现有任何不准确或不妥善地方,请让我们知道 cs@edumedia.hk 尽速作出修正。 最后更新日期: 2024-09-02


您可能还想浏览: 全港特殊学校概览 | 元朗区特殊学校 | 元朗区学校开放日资讯 | 元朗区补习班资讯





学校收费

收费资料
1. 午膳费:每位学生每餐$6.5; 2. 其他收费(每名学生每月收费):五日宿费 $440 (至每年七月止),七日宿费$616,宿舍冷气费$28; 3. 校车:按不同居住区域收取费用。

学校设施

学校设施
现校舍建筑用地约5,850平方米,为两层高建筑物,校舍采通用设计,各项设施均兼顾伤健人士的生理及心理需要,有利伤健融合。校舍的无障碍设计于2008年获颁发香港建筑师学会周年大奖“主题建筑奖 - 无障碍设计“,在生活区间、学习区间、育乐区间,以至一般走道等环节,都应用了不少的无障碍意念。在硬件设施上,校舍除具基本设施,如课室、言语治疗室、物理治疗室、职业治疗室、家居室、音乐室、图书馆、视艺室、护士室及饭堂外,多个场地装置了多项先导性的多媒体装置,如地面投影、三屏投射,和Kinect等,为学童学习提供有利的资科辅助条件。本校秉持可持续发展概念,对校园绿化、减排减废、资源循环使用等目标投放了大量心力。环保设施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臭氧洗衣机、水疗用水及雨水回收系统、厨余堆肥设施等。而绿化面积约占总校地面积30﹪。部份学童学习有机香草种植、烘焙面包、糕饼,参与养耕共生等,体验劳动学习的意义。此外,学校设施还包括可作舞蹈教室的礼堂、多媒体制作中心、情境学习教室、感觉统合室、多感官学习室、暖水按摩池、装有冷暖气的宿舍、低地台校巴、乐活中心暨甘茶轩、鱼菜共生系统、日广场、天台种植区、绿化区及香草园等。

教师资料

教师专业资历 (人数)

基本师资训练:
9
特殊教育训练:
5
学士:
10
硕士:
3
博士:
0
教师总数:
10

专业人员资料 (人数)

言语治疗师:
2
职业治疗师:
1
物理治疗师:
0
社工:
1
教育心理学家:
0
护士:
1
技师:
1
职业治疗助理:
2
实验室技术员:
0
物理治疗助理:
0
其他:
5
专业人员总数:
10

班级结构

预备班 (班数)

低班:
小學4班
高班:
中學4班

小学 (班数)

小一:
0
小二:
1
小三:
0
小四:
1
小五:
0
小六:
1

中学 (班数)

中一:
0
中二:
1
中三:
0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0

开设科目

开设科目
本校引用生涯规划的概念,进行生本学程经营。为便于资源有效运用,提高学习效能,在日常的教学运作上,实施班本经营。各班依据学生个别发展需要及配合现有资源的优势,重新安排科目比重,以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组本的学程经营,为学生提供多元、适切的学习经历。本校基础课程设有不同的科目,包括:独立生活技能、语文、常识、感知肌能、大肌训练、音乐、视艺等;新高中课程除三个核心课程:语文、数学和通识外,藉学校环境优势举办多类型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育他们不同的兴趣,并设有选修科:体育和资讯科技学习。

学校特色

管理与组织
早于正式推行校本管理前,本校已成立教职代表及校董咨询议会,成员包括 校监、校长及三位由教师组、宿部及其他职员组,以选举形式产生的民选代表。咨询议会成立目的是增加学校同工与校董会成员直接沟通的机会,共同讨论学校政策、行政以至员工福利的问题。1995年9月,本校开始推行校本管理,成立校政委员会,目的是讨论及监察学校政策及行政运作,并定期与校长开会蹉商,委员三名,按照咨议会成员产生的方式,由三个组别的同工,以选举形式产生。1999年,校董会修订校董会规章,再次确立咨询议会的功能。咨询议会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商讨学校管理及发展路向等事宜。于 2004 年《教育条例》规定,所有资助学校必须成立法团校董会管理学校。本校于 2015 年 8 月 1 日正式成立法团校董会,但仍保留学校咨询议会以确保过渡期间运作顺輰。由法团校董会制定政策,审批学校的发展方向。以校本管理为原则,授权校长管理校内、外事务,由明爱特殊教育支援,学校属下各功能小组,负责策划及执行校内、外事务。透过校本教职培育计划、知识管理及自评机制,发展及促进教职员持续的专业成长。而家长教职员会,在支援校务及日常的协作教学工作上,发挥著领导及促进作用。本校除三个教学组、宿部、专项、乐活中心外,本年度成立七个关注小组,包括生命关怀关注小组、亲职教育关注小组、健康体适能关注小组、共生环境关注小组、艺术生活关注小组、教育科技关注小组和质素保证小组,分别由教师、宿舍同工和后勤同工担任,关注学生全人发展。
教与学
学生入学之初,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涯规划及去年的学习情况,重新检视及调整每名学童的年度学程规划,为他们订定更适切及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所有学程经营的输入、过程、以致产出的数据,不论量化、质化或视像化,悉数储存到相应的资料库中。在学习内容方面,延续过去发展的劳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元素,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小组教学、协作教学、情境教学、辅导学习、夸班学习、艺能学习和户外活动等。在人力资源方面,助教、社区义工、家庭义工、家长与任课教师合作无间,共同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参与机会,引发其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协助他们掌握共通能力 。透过每天生活流程,学生从个人清洁,到整理课室及校园,一方面提升其劳动技巧,同时养成习惯;从自理 (自体劳动)、到家务 (家居劳动)、以至公益 (社区劳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扩而建立服务他人的品德及精神。部份班级结合实体情境、模拟情境、及虚拟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扩阔学生的学习资源及活动空间。因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向及兴趣,及配合新高中课程的发展,开办不同的选修课和其他学习经历课程,探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自行探索,加强全人发展,亦在编班及分组活动上,作出相应更动,如小组学习、跨组学习等,以提供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另方面,亦会安排个别治疗或辅导课以满足个别学生的不同需求。因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本校辅具资源馆提供不同的辅助学习器具,有用在沟通上,有用在行动上,可助解决学生障碍的问题,包括配合电动轮椅使用的微电脑、电子沟通辅具、厕椅、洗浴床及各类改装座椅等。各类设施旨在协助学生克服障碍,改善生活质素。本学年,计有20﹪学生可无障地在校园内使用电动轮椅 、单车。在探究资讯科技在学生的应用上,除继续探讨使用 iPad 作为学习工具,与友校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搜寻相关应用程式,探讨及制作电子书,加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及能力,以利学生学习;探讨「Kinect」、「Leap Motion」、地面投射等工具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感官上接触不同的刺激,和增强肢体协调活动的机会外,现正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学系生物医学工程汤启宇教授在机械脚、脑电波等项目探讨合作,若能应用在我校学生上,有望突破现时学习。另有五位学生在物理治疗顾问评估下,运用机械手为学生进行手部伸肌和屈肌的训练,学生家长回应学生手部较前放松。除课堂学习和午间学习外,加强于宿舍时段进行课后活动,提供学生课堂上受课程规限而未能提供的学习经历,如「共生舞」、「音乐治疗」、「自主游戏」等,在无拘无束的安全空间,自由自主探索的机会,投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学习带来内在的动力,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和课间学习交替中 ,互相补足,迈向全人发展,并体认乐活、学勤、友爱、自主的学校格言。去年校外评核视学队也欣赏学校开拓社区资源、组织义工、致力为学生提供园艺、烘焙、共生舞和航能等多元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及称赞我校学生能专注学习、品性淳良、态度友善、仪容整洁、合作守规、情绪稳定,并能藉著各样辅具表达自己和加强活动能力等等。任课老师严谨地检视班中每名学生的能力进程,藉单元评估和课堂检讨,不时微调教学策略和步伐,期望每名学生可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为打破班组资源限制,班主任及治疗师针对学生个别需要,合作制定跨班治疗、园艺、及艺能活动,务求学校资源可充份地为每名学生提供,追求最大的成本效益。过去数年引用协同教学的理念,教职同工在协作教学上已渐趋成熟,能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特性,将治疗项目如沟通训练、自理训练、感统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与及视觉策略等融入课堂活动、日常生活流程和宿舍生活内,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藉著家课政策,一方面透过中/ 英文家课检核表格,让学生的家人及家佣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另方面可将训练资讯内的知识和技术转移与家人,在家中延续和落实学生学习生涯发展,使教学人员和照顾者在教导学生的策略和技巧上能够一致。在质素保证方面,本年度继续推行匡导计划,由资深老师辅导新任老师及初任老师,熟习本校的基本教学经营、善用现有的资讯科技设施、环境教育设施、及复健设施等不同的软、硬件建设,运用在日常教学及提升新任老师、初任老师的教学质素。另外,通过校本评鉴制度和Google +交流区,检视班级经营的成效和教师的教学效能,追踪学生生涯规划的执行及学习成效,拍摄个别学生学习片段,以视像纪录说明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亦透过个案研究,探讨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适合严重智障学生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障碍,促进学习。
支援輔導服務
本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照顾,在班级经营制度下,班主任连同组内教师除教学外,亦兼顾统筹学生的训育 、德育及公民教育等工作。班主任协同教师、治疗师、社工和宿部,把学生生涯规划理念于家中落实。本校关注学生的训辅工作,透过流程训练及班本奖励计划,协助学生遵守生活常规,提升德育及环保意识 。本校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具弹性,能视乎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由班主任、舍长或社工召开个案会议 ,以多方参与的形式跟进。本校学童部份兼具身体上障碍,需要复健及护理上的照顾,本校采用「跨职能参与」模式,学校成员除本专本务外,亦按当时的组织资源与学童的实际需要作机动性的跨职能参与。在这数年,整个香港地区的护理人员供求失衡,学校只能从外聘请自雇的护士。社工及班主任需兼顾学生的护理管理与部份照护工作,在专业顾问支援下,对学生的生理、危疾数据进行纪录和积极介入。这类跨职能参与,虽未可替代原来的专业功能,惟已近似家居护理上的父母角色。这种不以职称为限,以学生需求而重行定义职能的方策,对支援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关键性作用。就多重障碍学童的护疗需要,业界已透过多个途径与教育局商讨,检讨及修订现行的规划及相关的政策,让学校可以聘请到足够的医疗人员,而在过渡期间,教育局与医管局合作为各校任职人员提供相关的训练,及医管局于每一区设有「高级诊疗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 APN) 支援地区学校学生护疗工作,但在培训和考评上仍有待加强,以让学生的安全可得以保证。本校功能组别乐活中心连同教师、社工、舍监统筹全校性活动,运用校外资源,并善用家长和社区义工的协助,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多元化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确保学生的公平参与。本校积极开发校外专业人力资源,邀请前港大教育学院连明刚教授任教学顾问、资深物理治疗师黄杨宝和女士、曾陈方红女士任物理治疗顾问、资深职业治疗师周慧思女士任职业治疗顾问、资深职业治疗师及具多年「以人为本」经验的导师 Sarah Hill 提供「以人为本」概念和姿位护理的培训。顾问们的专业指导,对相关专业服务起支援和质素保证作用。专业人员除入班进行跨专业协作外,于课后亦应用于学生训练,让治疗由教学部延伸至宿部。另一方面,宿部同工亦会透过学生的图像家课,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这有助家课的落实,让日间的训练得以延续。学校家长教职员会担当家校合作的桥梁角色,除主办不同活动联系一众家长外,亦代表家长在学校咨询议会向学校反映意见。学校社工透过不同的途径,例如家长教职员会、家长日、沟通会及信函等,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路向,校方乐意聆听家长意见,作适时跟进。透过家长问卷,大部份家长都表示满意学校的服务及与学校的关系。同时,家长及家佣热心和踊跃参与义工工作,成为照顾学生及协助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去年校外评核报告中表达视学队伍欣赏学校开拓社区资源、组织义工、致力为学生提供园艺、烘焙、共生舞和航能等多元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学业及学业以外的表现
本校学生学习态度良好,教师透过不同的学习情境、活动教学及工序分析等的教学方法,令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自我管理、社交技巧、沟通技能及艺术情意方面的发展;而在自理、沟通、步行及艺术情意方面的表现也不俗,虽因管饲学生的增加,在进食、如厕、步行方面的总体表现续有进步。在进食、进饮能力方面:除有2.3%学生使用喉管进奶进饮外,有53%学生可使用筷子/辅助筷子/匙进食、9.3%学生可以持匙放入口进食,另有44%学生可持杯进饮、有19%学生可使用饮管啜饮;在如厕能力方面 :有9.3%学生能自行示意如厕、有79%学生能定时如厕;在沟通能力方面:除有2位学生能以说话表达外 ,有9.3%学生使用沟通辅具/平板电脑表达示意、有47%学生使用沟通簿/图片/照片示意;在步行能力方面:有35%学生能独立步行、有4.6%学生在大多环境下可步行。在不同的艺术范畴方面,每名学生均有机会参与视艺、运动、园艺和烘焙四个活动中的1-2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表现开心投入,专注力、自信心亦有所提升,并增加了学生与他人的互动。过去三年在国际和校际活动中获得的奖项,包括:有10位学生获颁「卫生署学童牙科保健服务口腔健康优秀奖状」;有15位学生获颁「飞跃学童奖励计划」嘉许证书;有17位学生获颁「伴你高飞计划」嘉许证书;有6位学生获颁「与你同行计划」嘉许证书;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教育局协办的「SportACT 奖励计划」中,有3位学生获颁金奖、2位学生获颁银奖、9位学生获颁铜奖,另学校荣获「sport-Act 活力校园奖」;在第六届「我的厨房」烹饪比赛严重混合组中,有1位学生获颁发铜奖。
課程政策
本校课程经历不同旳阶段和蜕变,由目标为本课程发展至以共通能力为本课程,并引入美国行为特征进度(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 Progression, BCP)课程作为广域课程,供教职同工参考。教职同工根据学生的能力,在校本课程及广域课程纲领下,为每名学生编写「生本课程」。引用「生涯规划」的概念,实施班级经营,发展「生本」及「班本」的课程,规划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结合教师、治疗师及宿舍家长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在学程经营期间,著重收集并分析学童的表现数据,作为调整教学策略、方案,甚或学习目标的依据。去年始,学校引入「以人为本」的概念,丰润学生生涯规划。「以人为本」的概念在英、美实行多年,并于2007年成为英国政府政策 ("Putting People first:A Shared Vision and Commitmen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dult Social Care")。在持有英国人本辅导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in Person Centred Counselling)的导师Sarah Hill女士带领下,学习运用「以人为本」的思考工具、略传会议、覆检会议,结合学生家长、各教职员从「什么是学生认为重要的」方向共同为学生的需要订定适切的行动计划,并将过程融入于学生生涯规划的流程内。本校应用项目管理工具,以动态经营的模式推行个别教育计划,令学生得到最佳发展的保障。 本校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估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并建立学习资料库,详尽记录每名学童的学习项目 、资源投入、学习过程,及学习产出数据等,以文字、数据分析及影像等多元数据呈现学生在科目、学习范畴、共通能力、年度等多层面的增值情况,全面评估学童的学习进展和成果;在学生学习历程电子平台 ,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成长与表现,确保每名学生均能得到适切的教导及关注。在过程中 ,配合教育局课程理念(所有学生在同一课程架构下学习) 及学习进程架构,依照学生的能力和需要修订校本课程的内容。新高中除三个核心课程外,藉学校环境优势举办多类型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育他们不同的兴趣,延续参与大学学校支援计划-课堂研究,继续探讨严重弱智学生于通识/独立生活技能科在学习上的可行方案和学习策略。
课外活动
学校贯彻推动全校性的多元化活动,兼顾「德、智、体、群、美」的整体教育目标,让每位学生在五育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 (教育统筹委员会,1999) 。除课堂学习和午间学习外,加强于宿舍时段进行课后活动,提供学生课堂上受课程规限而未能提供的学习经历,如「共生舞」、「音乐治疗」、「自主游戏」等,在无拘无束的安全空间,自由自主探索的机会,投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学习带来内在的动力 ,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和课间学习交替中,互相补足,迈向全人发展,并体认乐活、学勤 、友爱、自主的学校格言。活动除著重学生均衡发展外,还会实践共融精神。全校大型活动,包括节令活动、庆典活动、运动会等。各班及不同组合的跨班活动可因应学习需要,不定期的全年推行,如:社区学习、成人宿舍生活体验活动等。部分活动,如才艺表演活动及嘉年华会等,更会邀请社区团体或友校共同参与。
资讯科技支援
获得政府提供第四期的资讯科技统筹员资源,本校全面覆盖无线网络,得以在教学及学校管理上全面发展应用资讯科技。除有多媒体学习室、多媒体制作室等场地外,另购置了许多专供特殊学童使用的硬件装置 ,包括输入装置、特殊学习介面及沟通辅具,彻底解决学校使用电脑学习的困难。随著资讯科技网络世界的发展,学校发展云平台,学生的评估数据,和学习的历程已可于每个学生的独立学程经营平台内呈现,而家长可随时上网查看,了解学生每日的学习和健康情况,也可将学生的家中生活情况上载平台,这亦有助于家校合作。去年始,本校引入「药物管理」系统,能配合医管局及注册医生签发的药物资料,为学生提供个别的药物资料库,以及电子药物管理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撷集、处理和提供学生的药历数据资料,并能提供完整、准确和及时的药物纪录,有助提升学校药物管理工作的准确度;本校利用 FileMaker 建立学校数据资料库 ,及各项的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如厕系统、护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日常工作管理系统、和知能培训评核管理系统等,有助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和保障学生安全健康。
转助医疗服务
本校护士为学童提供适切的护理服务。言语治疗师提供口肌、吞咽训练和言语治疗。在这数年,整个香港地区的护理人员供求失衡,学校只能从外聘请自雇的护士。社工及班主任需兼顾学生的护理管理与部份照护工作,并寻求专业顾问的协助;在专业顾问支援下,对学生的生理、危疾数据进行纪录和积极介入。这类跨职能参与,虽未可替代原来的专业功能,惟已近似家居护理上的父母角色。这种不以职称为限,以学生需求而重行定义职能的方策,对支援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关键性作用。就多重障碍学童的护疗需要,业界已透过多个途径与教育局商讨,检讨及修订现行的规划及相关的政策,让学校可以聘请到足够的护疗人员;而在过渡期间,教育局宜直接为各校任职人员提供足够的训练及考评,让学生的安全可得以保证。此外,自去年始,本校得到地区诊所医生为校医,每星期按需到校诊治学生,减少学生舟车劳顿,并获地区医院提供支援服务,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最佳照护。本校制定了各种支援辅导服务的政策及程序,确保学童都得到公平及合理服务。同时,学校引入推拿师,为有便秘、睡眠不稳、情绪行为、和肌力问题的学生提供推拿服务,希能提升学生生活质素,经数月后,学生在便秘、情绪行为上有明显的改善。
未来发展
学校当前的境况:1.长期缺乏护理及治疗人员,学生的基本安全得不到保障,日校及宿部需抽调教学及社工资源以填补学生健康的维护;2.宿部在教育局的编制下,无法为有需要的宿生提供正常的七日成长照护,宿部需要挖掘五日宿生的资源去满全七日宿生的需要;及3.流失的教职员职位长期悬空,需要由留任者共同分担,而新入职者欠缺职前装备,入职后需花大量时间进行培训,致使全员身心俱疲。综合这三种情况,人力资本每况越下,学校徒有结构资本但不足填补缺失。而面对多种规章限制,可动用资源增设的非编制职位,从职称、报酬、以至工作要求均欠缺市场吸引力,是以除护疗等专项人员外,连基层人员的数目亦不能满足需要。沉劳重责日压原来已数寡质弱的学校团队,这形势一时间难看到出路。内部力量欠缺,唯有诉诸外界力量,乐勤未来五年的发展资源需仰赖与社会机构、大专院校、友校的策略性结盟、结伴。以本身的优势换取缺乏的资源。非常时间当采非常手段,未来五年乐勤同工应积极考虑突破传统,寻求业界与家长支持,向当权者直接争取改变彊化、不公义的政策规定,为香港特殊教育普写一新章。由是,我们提出:「学生健康及安全」、「宿舍有效经营」和「教职员素质」三项作为未来五年主要的固本项目,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项全面及进取的规划,而是一个濳稳过渡,等待黎明的方案。根据五年发展计划,本年度学校关注的事项,包括:关注事项一:藉「以人为本」概念/方式,丰润学生、教职员生涯规划关注事项二:校内外不同群体及家长共同协作,支援学生成长关注事项三:探讨及应用科技,提升学与教及学校管理效能此外,学校关注学生在校能乐学,在课后、于家舍能乐活,希望学部、家舍及乐活中心共同努力为学生谋求有质素的学习生活。本年度为增加学生课堂的互动学习、加强中小学组课程的衔接,及扩濶教师的匡导 ,除按学生能力分作六班外,亦尝试跨学生年龄组成三个教学组;同时,按各同工的意愿,及邀请家长加入经营学校的功能组别内,一同规划学校。
其他学校特色
本校著重学童学习专案研究,探讨改善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童克服困阻,促进学习进度及成效。近年,进行的研究计有共通能力、沟通辅具的应用、电动轮椅的应用、行为管理、如厕、步行、触觉、口肌等训练 ,研发学习软件。此外,本校亦著重知识转移,将专业知识及技术制作为视像产品,与业界及家长分享。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教研合一,建立特教行动研究基地。 另一方面,校舍的设计,包括建筑所用材料、园林及水池等,均配合学童学习,帮助学童的认知及感官发展。校舍采用无障碍及环保概念设计,著重安全的活动空间,亦配合日照及风向,规划各室的座落位置,以减少耗电量。此外,本校亦十分关注学生毕业离校后的生活,希望学生可持续地发展,故此引入养耕共生系统,除建立共生共存共活的缩影,点出生命的意义外,亦盼能为我校学生及其他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童造就一个持续学习及发展的环境,可以为他人、社区、地球贡献一份力量,过有意义及丰盛的生活。

联络资料

其他元朗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