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育沙龙追古溯今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教联会 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 香港城市大学教师工会 五四运动教育沙龙 李行德教授 赵雨乐教授 罗永生教授 邱逸教授 2019粤港姊妹学校 经典美文诵读比赛 香港居民考取内地中小学教师资格讲座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由学生及知识分子发动,无论是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皆为中国带来深远影响。时隔百年,教联会联同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及香港城市大学教师工会,在4月13日举办纪念五四运动教育沙龙,命题为「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反思与现代意义」,邀请李行德教授、赵雨乐教授、罗永生教授及邱逸教授担当讲者,分享他们对这场新文化运动的分析。
由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推动运动的主要媒介,李行德教授认为,杂志反映出运动充满理性思辨,新旧思想在当时进行激烈交锋,知识分子认为旧的传统难以救国,需要力寻新路向。李教授指,这股思潮对当时保守的社会引来极大回响,于困难的历史环境下,为中国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李教授指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承担、对学术教育的献身精神、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国积弱的深刻分析、言行一致的风范,都对香港从事教研工作有重要启示。
钻研日本史的赵雨乐教授以「新旧之间:五四带来的文化启示」为主题分享,阐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标榜,提到两者均是译音转化而成,并提到日本片假名也是同理,将英文化成译音变为本国语言,运动期间亦曾有人提倡将中文变为如英文的拼音化,赵教授笑称,犹幸这主张未有成真。
罗永生教授回顾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现代反思,他指出,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包括反对日本在内的西方强权,以不屈不挠抗争精神作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以强硬态度及立场,拒绝签和约,开创近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他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爱国情怀,以行动去「保护民族、保护国家」,而认识这段历史,是「国民教教育」的最佳题材。罗教授认为,西方强权的无理压迫依然存在,因此须继承五四精神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反对西方无理压迫。
邱逸教授会上提到自己身为七十后,是最后受五四文化影响的一代,又分享自己对民族性格的看法,再引伸到运动的得失。他提到,中国从传统的宗庙文化、农业社会转变成工业社会等,迈向现代化之路。邱教授指,五四是站在大国弱势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世界,但至今天应站在大国强势的视角;五四是三千年未变之局的延续,而今天是五百年未变之局的开端。
五四运动虽在一世纪前发生,但当中的精神和意义,仍然影响着今日的我们,学者们精彩独到的演讲,相信现场的嘉宾和师生都获益良多。
2019粤港姊妹学校 经典美文诵读比赛
为促进粤港姊妹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教联会获教育局委托,举办「2019粤港姊妹学校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旨在加强学生语言运用、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借此扩阔视野;并为姊妹学校提供一个互相观摩交流的机会。
「香港居民考取内地中小学教师资格」讲座
国家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港澳台居民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内地成为教师。为此,教联会于3月21日率先举办「香港居民考取内地中小学教师资格」讲座,邀请深圳市教育局人员介绍有关考试内容、日程安排、报名流程等,并就内地教师近年聘用条件及日常教学情况进行分享,吸引逾百名教师出席讲座,反应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