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身份认同 植根爱国情怀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0期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 优秀教师 梁健明老师

「国民身份认同」是教育局近年所强调的十二种首要价值观和态度之一。轩尼诗道官立小学梁健明老师以「我是谁.身份认同的反思」为主题,订立了三大明确目标:一、配合学校发展计划推行国情教育活动;二、统整校内各科组有关国情教育的活动,互相协调及配合;三、透过举办及参与各校内、校外活动,令国情教育的推广更加全面。在清晰的目标之下,梁老师以「四部曲」推行此计划,让同学从四个方面更了解国家,对国家产生归属感。她期望当同学面对「我是谁」的问题时,他们能够回答「我是中国人」。该教学计划受到学界的认同及赞扬,获颁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国情教育组奖项。

按年度大事规划活动 建立爱国情怀

为了加强同学的国民身份认同,梁老师按教育局的活动计划年表,设计了多个校本国情教育活动,让同学更了解国家。例如把国庆庆祝活动推前至9月30日「烈士纪念日」,让同学在庆祝国庆之余,亦可以了解烈士的牺牲,明白和平是得来不易。除了国家大事的活动外,教学团队亦会举办节日庆祝活动,如「庆国庆贺中秋」国情活动周,透过早会宣传、国庆日升旗礼暨旗下讲话、展板介绍及国情电影欣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同学更深入了解国家,建立爱国情怀。

畅游华夏古今 多元活动认识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值得同学去深入了解。梁老师相信要认识国家,需从历史开始。她表示:「我们希望同学能更了解国家的历史,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认识历史实属不易,因为他们可能会觉得沉闷。」因此,国情教育组安排同学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或活动,令他们能够全心投入参与,趣味认识历史。例如通过由国史教育中心举办的「年度历史人物选举」,学生了解到候选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然后亲身参与投选,使同学可以从历史人物入手,更生动地接触历史,并借过去的人与事,起到「知古鉴今」的作用。

除校内活动外,国情教育组亦会带领同学踏出校园,统筹参与「我们的故宫」学习活动,带领同学参观香港故宫博物馆进行延伸学习,增加对明清帝王历史及故宫文化的认识,并透过短片播放、问答游戏、展板欣赏及制作全息投影器欣赏3D国宝等方式,令同学明白到守护国家文物的重要性。此外,同学也会参加校外的比赛,例如「心系家国」、「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面面观」专题研习比赛等,今年学校亦安排学生参加国家安全常识问答比赛,并晋身准决赛,五位同学得以前往北京参加游学团,从交流之中认识更多国家历史。

朋辈互相影响 推动国情教育

学生学习中国历史往往依赖于老师的教授,梁老师认为,单从老师的角度进行教育,对同学而言只是由上而下、单方面地接收知识。因此,她着手培训「国情小领袖」,如《宪法》和《基本法》大使、升旗队及醒狮队,让同学们透过朋辈之间的互动,更深入了解国家。

梁老师表示:「在参与不同活动后,《宪法》和《基本法》大使会在周会及旗下讲话中进行分享,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在朋辈间建立起更深的国家意识,以深化他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感情。」

此外,梁老师还带领「汉学小精英」校队参加国学常识问答比赛。她分享道:「在比赛中,同学们展现了对中国文化、历史及国情的认识,而在训练过程中,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也会将所学到的分享给大家。」

放眼中华大地 亲身认识祖国发展

梁老师指出:「要深入了解国家,就一定要踏足黄土大地,因此我们积极举办不同游学团。」学校筹备「深圳科技及环保一天学习之旅」,带领四年级同学参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及龙岗科技馆,让他们亲身体验内地的生态环境保育和科技发展。透过实地学习,学生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及其背后的故事,并在未来成为关心社会与环境的负责任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