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中华文化的根基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99期 中华文化 汤敏仪校长 台山商会学校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出自《论语.季氏》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礼」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它反映了个人的仁德与谦逊,并且是我们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观。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礼」的文化一直贯穿其中,我们的祖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不仅是对我们文化的认同,更是对我们自身修养、行为的重视和期待。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的礼仪观念似乎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礼」依然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礼之用,和为贵」,「礼」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他人的关怀与理解。因此,礼仪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种种冲击和挑战下,我们更应强调礼仪教育,配合社会发展,设计创新、适合当代学生的礼仪教育活动。

本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礼仪教育。在开学周,我们举行了「礼貌周」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礼仪的重要性。在国庆期间,我们更是以「礼」为主题,筹划了「国庆周」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庆祝祖国的同时,深入理解和实践礼仪文化。

在「国庆周」期间,国民教育组特别举办了『「礼」多人人爱』的摊位游戏活动。高年级的同学成为「礼仪大使」,他们根据「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等相关主题,设计了多个摊位游戏,让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礼仪。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也让低年级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校园礼仪」的摊位中,礼仪大使模拟了在课堂上、走廊上和操场上的正确行为,让小朋友们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同学和学校环境。在「家庭礼仪」的摊位中,礼仪大使则展示了如何在家庭聚会中表达感谢和关心,让小朋友们明白家庭中的礼仪同样重要。而在「公共场所」的摊位中,礼仪大使则强调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商场和公园等场所的行为规范,让小朋友们学会如何做一个有素养的公民。

除了摊位游戏,各科老师也围绕「礼」这一主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在中文课上,学生们学习了与礼仪相关的古诗词,并进行了诗词朗诵比赛,让他们在吟诵中感受古人对礼的重视。在视艺课上,学生们则创作了以「礼」为主题的画作,表达他们对礼仪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礼仪的美好。

「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本校重视的不只是「礼」的实践,更希望学生能明白「礼」背后的意义与精神。「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是我们立身于世的根本。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礼仪教育,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礼」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格。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礼仪与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自信地面对挑战,成为有修养、有品德的社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