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专才专用 灵活整合 休养生息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0期 邓飞 教育资源 财政预算案

随着2025-26《财政预算案》出台,政府提出加大「资源效率优化计划」,为响应开源节流的发展需要,教育局在未来三年每年削减百分之二的目标,当局将成立专责小组,以创新思维整合目前各个津贴项目。邓飞表示,教联会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削减开支的情况下必须要保证学生接受的教学质量不受影响,要有长远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减少开支意味着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这也为教育行业带来更多空间去自我发展,提升其中的灵活度。

整合相关津贴项目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邓飞认为,教育局选择开源节流是一个因时制宜的正确作法,如今经济下行,各界皆面临着财政危机,教育界也肯定会受到波及。顺应未来三年节支紧缩的趋势,因此目前调整津贴的做法是可以被理解且合理的。同时,坊间认为应该优先调整公务员薪资,邓飞指出公务员薪资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教职人员也受到冻薪影响,与社会共渡时艰。

他强调,「津贴」与「资助」是不一样的概念,津贴是政府对教学工作提供的行政补助,是学校发展所需的津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资源或许存在冗余,拖沓的情况,所以在维持教学质素稳定的原则下,作出适时的灵活调动是有益的,例如结合相关杂项,不让学校在执行行政工作安排时感到束缚,同时减少行政压力和非必要安排,让客观阻力减少,虽然津贴总额略有下降,带来的效益却是有所提升。

津贴灵活透明化 提倡资源流动共享

教育局将在四月份成立专责工作小组,审视目前工作进程及对目前教育体制进行创新性改革,邓飞称此次的改革方向如同明朝时期的「一条鞭法」一般,将上下的项目进行一体化整理,将行政工作简单化,重点在于落实津贴去向,让资源落到实处,拒绝资源重叠的现象。同时,获津贴的学校可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不必因为津贴项目有着相关性,却因为项名、细则等稍不符合而受限,遏止发展。

如今不同学校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向上流动的趋势,无论是幼稚园、小学还是中学,资源共享的理念正在逐步落实。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教育界的整体协作,也有效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尽管目前的资源在数量上有所缩减,但透过删减多余的津贴和合并相关资源,学校在表面上似乎获得的支持有所减少,但这一重组实际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减轻了行政管理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职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达到「钱少质高」的理想结果。

发挥高等教育优势 吸引海外人才赴港

香港作为备受认可的教育区域,高等院校的质量保有高的水平,这都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援。如今政府对于八间受资助的公立大学院校的支援绝对是有盈余,邓飞以本年度「八大『回水』」的事项为例,八间资助大学均有不同情况的经费盈余,政府在不影响研究经费和不干涉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召回过往相关项目盈余资金、没有指定用途的储备基金是合理且应当的。

当务之急是需要吸纳人才来港,招收更多来自内地或者海外的学生,以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性。除去「八大」,政府也有意提高私立院校招收内地及海外学生的额度,目前已有三间私立院校获准加收,这都彰显着香港的区域教育枢纽及创科中心地位,也表明了香港教育的国际性和专业性。邓飞还提到,海外人士来港接受教育,必定会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海外学生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在香港解决,并且如果这类学生未来有意在港发展,则对于香港的建设和市场都有着一定的帮助,因此招纳海外人才本质上是一个惠及民生的良策。

松动中学开班结构 发挥专才专办特长

教育局十分重视「专科专教」,邓飞强调教育局是次的调整没有因为如今中小学学生人数下降而缩减学生资助,而是在主体资助并未减少下,按照学校开设的科数进行适当的津贴金额微调。如今收生情况呈现新生不足但插班生名额盈满的情况,这也说明了教育改革的势在必行。以中学为例,中一学生人数成为教育局目前唯一的参考人数标准,不少津贴学校均因为中一学生参考人数不足够而不允开班招收中一学生,不参与中学学位分配法,被迫需要改变办学营运模式。所以,更改学生人数参考体制,松动开班结构是政府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必须要考虑的一点。

应对现时的压力,邓飞提倡以「合并」办学取代「杀校」,减少教育界从业人士的心理压力,降低不稳定因素,促进业内培育人才的风气,呼吁学校慢下来,降低津贴的同时也意味相关事务量的降低,让学校专心自己的发展路程,发挥好不同学校的自我优势,达致专精专才专办,期望教育界可以凭借这个契机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再做长远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