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价值 创造创新学习环境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朱嘉添校长 教育专业40期 财政预算案 「『智』为学理」拨款计划最新《财政预算案》提及,教育局推出「『智』为学理」拨款计划,推动学校于初中科学科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和教学创新,这是一个非常配合香港创科发展的政策。此举回应了国家教育科技化的趋势以及为香港教育界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升级。虽然目前香港已有不少人工智能公司提供平台及教育服务,技术上已初具雏形,但在实际推行上,仍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上,更需要多方面的探讨和实践回馈。因此,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不能仅依赖购买技术来提升学与教的效能,更需要将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探讨如何根据学科特性善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教育的潜力与挑战
我十分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尤其是在科学科教学。科学科本身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操作,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拟实验、个性化学习设计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设计科学实验,并提供即时反馈;图像辨识技术则可以应用于生物学或化学实验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然而,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首先,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需要时间和资源。许多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有限,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实践经验,这可能导致技术应用流于表面,无法真正提升教学效能。其次,学校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时,还需要考虑硬件设施、网络环境以及数据隐私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育局、学校和技术供应商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智』为学理」计划的意义与实践
「『智』为学理」拨款计划的推出,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系统性地探索人工智能在科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个计划鼓励教师与大学、专上学院等组织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教学场景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大学合作,参与人工智能教学法的研究项目,从而掌握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未来发展方向
「『智』为学理」计划的成功实施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我希望这种类型的计划能够扩展至其他学科,例如数学、语文、历史等,并应用于学校行政及课程发展的工作中。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校优化课程安排,提升行政效率,甚至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建议等。
此外,教育局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支持,帮助他们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一个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价值,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创新和互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