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 知识转化为态度 点到面及至世界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40期 嘉诺撒小学 优秀教师 陈咏仪主任 陈计光老师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嘉诺撒小学六年级常识科的「环境与我」单元,以「生物相互的关系」为主题,引导学生反思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该主题的内容源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国家安全,并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教学团队指出,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环境保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科技进步的同时,应该达到生态平衡,保护国土和爱惜地球,这需要从个人做起,推己及人,最终扩展到全球层面。该计划受到广泛肯定,负责此项目的陈咏仪主任和陈计光老师亦获颁2024年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组奖项。
遵循布卢姆分类学 刺激学生深层思考
整个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则在过程中不断提供回馈,通过不同层面的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提问遵循布卢姆分类学(Bloom's taxonomy)的层次,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创造,以照顾不同学生的能力,并刺激他们的思考,促进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均衡发展。在正式上课前,团队利用电子平台发放有关污染的新闻报道,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帮助同学理解和分析城市发展对生物系统的影响。
代入动物处境 理解相互关系
陈咏仪主任指出:「城市发展对人类而言是生活得到改善,但对于动物而言,这正正会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环境。生物相互就是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动物绝种影响的是整个生态环境,亦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为了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濒危动物面临的威胁,在课堂上透过角色扮演,让同学代入黑脸琵鹭、绿海龟、北极熊三种濒临绝种的动物,来一场「动物诉心声」,使之从小动物的『申诉』之中明白他们栖息环境被污染、觅食困难等处境。
多角度思考 探讨发展利弊
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固然存在,然而完全抑制城市发展既不切实际也不可行。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分成多个专家小组,透过情境模拟让他们扮演环保人士、政府、市民和商人四种不同的持份者,借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探讨其利弊。讨论完成后,老师邀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在过程中,老师担任协作者的角色,协助学生整合知识并对他们的观点提供指导和回馈,帮助学生反思如何在发展的同时平衡自然生态。
知识转化态度 认识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学,同学们明白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必须顾及环境保育。老师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态度,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国家安全范畴,如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让学生感悟爱国情怀,珍惜自己国家的领土。陈计光老师指出:「透过课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改变了生活态度,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背后的深意。他们明白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对国家有所承担,同时认识到国家与地球的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他还分享道:「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享受各项活动,并自信地进行汇报。他们不仅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更能启发全面思考。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唤醒了同学们对环境保育的关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自发实践环保,成为有同理心、有承担,并能顾全大局的人。」
教学分享平台 创设精彩课堂
对于是次获奖,两位老师对主办方教联会表示感谢,感激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老师们无私地分享教学经验和课程规划,并向学界展示他们的努力。陈咏仪主任指出:「在资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老师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协作者。我相信,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知识只是基本的教授内容,真正要教育的,是他们的态度、学习技巧,以及对国家与社会的承担。我们将继续为学生创设更具挑战性和精彩的课堂,让学生能在不同层面上发光发亮,未来成为社会的主人翁和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