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挑战:校长联会的贡献与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交汇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40期 梁永鸿校长 香港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联会 香港特殊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的资源投入不断增加,香港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体系也在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不仅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包容与平等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联会(下称「联会」)的成立便是要推动专业发展、政策倡导、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努力,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此同时,全国两会提出的「教育强国」战略,为香港特殊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机遇。
香港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国家教育战略的连结
香港的特殊教育主要分为两大模式:特殊学校教育和融合教育。特殊学校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而融合教育则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势,但也面临不同的挑战。在全国两会提出的「教育强国」战略中,强调了教育公平、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些目标与香港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例如,香港教育局提供多个津贴给特殊学校在个性化教学中应用科技辅助工具,如智能沟通设备、虚拟实境(VR)教学系统,正呼应了国家推动教育科技创新的号召。而融合教育强调的平等机会,则与国家「教育公平」的理念紧密相连。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其特殊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为内地提供参考,助力国家构建更包容的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的挑战与联会的实践
尽管香港的特殊教育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经济的影响,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培训仍然不足、社会接纳度待提升,以致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离校后的生涯发展等问题。特殊学校需要更多新技术,如:脑神经学科的运用,AiSEN或SENTech的广泛应用等;而普通学校在推动融合教育时,往往缺乏足够的配套措施,以及应试为本的限制,需要重新为主流学校的融合生,提供更多元化及应用为本的出路。这些挑战与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中提到的「补齐教育短板」目标密切相关。
香港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联会在此背景下,将会举办专业培训课程,邀请内地与国际专家分享经验,提升教师应对特殊学生需求的能力。例如,联会近年引入内地特殊教育机构的「家校共育」模式,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协作,这与国家倡导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呼应。此外,联会积极推动香港与大湾区特殊教育学校的交流合作,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跨境文化活动、教师互访计划,促进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同时,联会组织内有不少富经验的荣休校长,可以成为新晋学校领导的灯台。
联会为促进及倡导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服务;联系香港特殊学校校长及副校长,交流特殊/融合教育的行政经验;加强会员与教育局、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团体之联系;为会员筹办与内地教育及文化单位协作与交流,及与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服务相关的活动,以推展社会共融文化。至今联会曾举办庆祝国庆75周年沪港澳共融跑、沪港澳特殊教育学校「凤凰校园行」香港自然故事活动、赠送香港自然故事多媒体教学课件活动、SEN星特殊学校联校足球邀请赛、沪港启智儿童教育研讨会及上海马拉松慈善跑等活动。
以教育共融助力强国之梦
香港特殊教育的发展,既是本地社会进步的缩影,也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香港需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将国际经验与国家战略结合,在特殊教育领域探索创新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强国」中「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让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