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工与心理辅导员的分别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学校社工 心理辅导员 财政预算案 一校一社工 一校两社工【《教育专业》月刊】现时中小学的校本辅导及支援服务中,存在不同的专业:教育心理学家、辅导教师、注册社工、心理辅导员及言语治疗师等。而其中最被社会人士甚至校内人员混淆的,是注册社工和心理辅导员的职能。诚然,心理辅导员(下称辅导员)或社工在学校中所担当的工作确有重叠之处,但当我们细看两个专业的学位训练内容及其专业服务重点,便能从中窥视两个专业本质上的不同及职能上的分野。
学校服务重点有别
社工在大学时主要修读社会系统的知识(如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及社区工作等)及实践。因此,社工擅长从社会系统的角度分析学童的群性发展需要、外在环境对学童的影响等,进而为所关注的学童,寻找适切的社区资源,以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支援学生当下的需要;而辅导员专修心理学(如学习心理病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及辅导理论与实践,擅以心理学角度作为基础,了解及观察每个个案学童的心理及个人成长发展需要,从而疏导学生抑压的内在情绪、协助学生克服在成长中出现的各项适应困难,帮助受助者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达致心理素质的提升。
社工政策的冲击
过去十年,社会迅速发展,家庭系统崩解,亚健康状况的学童数目与日俱增,为了关顾学童的精神健康及成长需要,不少学校都运用额外的资源聘请社工和辅导员以惠学童的全人成长。2018年香港教育局推出「一校一社工」政策,政策本意是为每所中小学常设一个社工职位以确保每所学校都有一位社工专责关顾该校学童的全人成长,惟政策推出后却引来各方的批评。
2019年《财政预算案》内更提出「一校两社工」的政策,而事实上现时在学校担当支援学生心理及社群发展的工作并非由一、两个人来担当的,乃是由一组包括注册社工、心理辅导员及学生辅导教师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协作和分担,而学生辅导教师往往就担当了这专责小组的统筹。政策完全落实后,学校不再设辅导教师一职,取而代之的则是社工,一组人的协作也化为两个人的专项工作。先不谈现职辅导教师需舍弃多年积累的学校辅导统筹经验重拾教鞭,单是企求社工以二人之力取代一组的工作量已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其次,来自「社工」这个专业名词,以及相关执行这职位的条件。因为要聘的是「社工」,学校作为公营机构当然会按聘用条件和相关要求聘请社工专才。以往一直被视为与社工同工的辅导员,当然不会也不可能被视作社工,那么学校本来的跨专业辅导与支援工作势将以社工为专为大。社工因其专业培训以关顾学童群性发展,从宏观的角度尝试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寻找适切的社区资源,支援学生的需要,而在处理学童心理困难,提升学童心理素质却并非社工专业训练的重点,当然也不会是他们服务的强项了。
从学生全人发展的需要而言,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两者皆不可偏废,故而「一校两社工」政策在构思想上未及全面关顾学生全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心理的整体需求,在实际运作上也忽略了现时学校在辅导和支援工作的队工和协作状况。笔者建议正视当前的学校状况,给予学校适切的财政资源和使用弹性,让学校按校本校情需要聘请和组织其适切的辅导支援队伍,全面照顾学生以至教师的身心健康。
亚洲辅导心理学会注册临床督导、中文大学教育辅导及咨询(特殊教育) 硕士、中文大学教育行政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