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准备(一) 了解出路 拆解迷思

文: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DSE 放榜 方翠仪校长 路德会吕祥光中学 王明辉老师 选科 升学

教育傳媒:DSE放榜準備(一) 瞭解出路 拆解迷思

五万多名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考生,将于7月10日放榜日接获成绩单。同学事前须作好万全准备,按自己志愿规划未来,选择升学或就业,除了需审视学习生涯中的强弱项和兴趣,更要掌握学系最新动向。同学在预备选科时,面对不少放榜迷思,难免造成心理负担,造成压力。今期DSE放榜专题由方翠仪校长和王明辉老师,带大家做好放榜准备,迎接挑战。

教育傳媒:課程搜尋小工具:e導航教育傳媒:放榜日必備清單

方翠仪校长:
学习反思 有助安排出路

教育傳媒:路德會呂祥光中學 方翠儀校長
路德会吕祥光中学 方翠仪校长

2019年中学文凭考试(DSE)成绩将于7月10日发放,距离放榜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应届考生心情忐忑不定是可以理解的。自从中学制度改变后,文凭考试对学生前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及变化,教育方向已不只着重知识传授,由近年教育局鼓励学校推动自主学习、电子学习,提供多元学习机会,让学生有不同的其他学习经历等,可见中学六年制改革后更为重视培育学生的不同学习技能,以及建立学生正面的学习态度。
  
有见及此,应届DSE考生在放榜前,可以花一点时间回顾在中学学习中,从不同的学习活动对自己的性向、兴趣、强弱项等认识。同学可能会发现,自己于小组学习表现较为投入,喜欢与人协作;又或是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自信及组织策划能力等。我相信这种学习反思,有利于同学在放榜后作出更适合自己的出路安排。

掌握课程最新动向

另一方面,同学若计划在毕业后继续升学,宜于放榜前再仔细浏览不同大专院校的收生情况,进一步了解自己有兴趣报读的课程的最新动向。从以往的经验得知,同学如果能先就DSE成绩作最高及最低的预估,然后按照课程收生要求作多个计划,放榜的成绩无论是「超乎想像」或是「未如理想」,同学已经制定多种策略,作好准备。

随着放榜日子愈近,媒体都会有不同的相关报导,同学应抱持开放的态度,尝试了解多元出路,就好像近日政务司司长于网志提及的职专教育升学,同学可花时间探索了解,既丰富自己对多元出路的认识,亦有助日后职涯规划。

注意缓解心理压力

除了以上对升学出路的准备外,同学要多加留意自己的心理状况:有否心情紧张以至常常失眠、会否担心面对家人而感到很大压力等。放榜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心情紧张是可理解的,鼓励同学不要独自面对,这样只会容易钻牛角尖,将放榜成绩看得太大。同学宜与信任的老师朋友保持联络沟通,相约吃饭做运动,既可分散注意力,亦有助保持心情轻松。若有情绪困扰,要与人分享,寻求支援。坊间有很多机构设有放榜辅导热线,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放榜前一日亦宜早一点休息,按需要安排家人朋友陪伴。

人生的路途中的确有不少的十字路口,同学只要抱着正面的态度面对,勇于接受挑战,前路必会美好的。

教育傳媒:本地課程申請日程教育傳媒:考試成績發放及覆核日程教育傳媒:取錄及註冊日程

王明辉老师:
放榜选科的迷思

教育傳媒:王明輝老師 英文中學通識科主任,執教近十年,亦是教科書作者。由學生時代開始,心痛今天學生爲讀書考試而困惱,但深信只要策略得宜,必定可以找到進步和成功的滿足﹗樂於分享學習和應試心得,希望成爲莘莘學子的同路人。

尚余不足一个月,就到了DSE放榜大日子﹗在高举「命运自主」的年代,各位即将放榜的考生,对将来又有甚么想法?同学又打算怎样面对即将收到的成绩单和JUPAS排位?趁还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家不妨花点时间,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以及对将来的一些看法和价值观。

让我们从一些常见的挣扎和迷思开始说起:

升读大学一定要入读「三大」?

大家常说的三大,是指中大、港大和科大。能称得上「三大」,固然有他们优胜之处,在此不赘。但如果因此而认为三大全方位比其他大学优越,恐怕是以偏概全。过去我见过学生为了入读三大,选读自己兴趣一般的科目,也不愿选择自己非常心仪,但并不属于三大的学系。幸运的同学有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慢慢适应,不幸的只能痛苦地忍受四年折磨,这是否值得?

如果选校决定考虑到个别学系的师资、资源、学习模式等因素,可以归为理性判断;但如果单纯因为介意升读的大学是否有「三大」衔头,正如择偶时只以貌取人,忽略内在性格特质以及自己的期望,最后可能做错决定。事实上,每间大学均有其课程和教学的风格,有些重理论、有些重应用;每间院校亦有其较有名气或资源较好的学系,盲目顺应「三大」的标签,可能令同学错过更好的选择。曾经有同学向我反映:「当年没有入读「三大」难免失落,没想到现在就读的院校有更多海外交流的机会,而且设有不少奖学金奖励。」

因此,同学如果已有明确的兴趣和志愿,不妨按此具体了解和比对一下哪间院校提供的课程、学与教风格以及毕业后出路,升读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系,然后善用这四年时间去锻炼自己;万一无法入读自己心仪的,焉知非福?发掘各院校的优势,说不定有意外惊喜﹗

教育傳媒:瞭解院校資訊

教育傳媒:拆解選擇迷思

以职业前景判断学系价值?

不时会听到学生形容一些科目为「揸兜科」, 意指这些科是没有出路,毕业注定失业,除非有两袖清风的打算,否则敬而远之。

简单而言,有些科目训练「专才」,有些则培养「通才」。前者强调在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未必能在其他领域中应用,往往连系专业人士的出路;后者予人感觉不专业,但所获取的技能、思维和视野却能在不同环境或职业范畴中应用,反而在职业选择上多点弹性和灵活度。例如一个社会科学系的毕业生,对社会变化的触觉更敏锐,可以在学术界、政界、商界、教育界等发挥所长,出路多元化。因此,专才和通才一样有市场有前途,重点是把握同学未来的时间,将自己发展成独当一面、有个人优胜之处的人才,才能真正提升同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更深一层,大学究竟是职业训练所,还是年轻人按个人特质进一步发展自我的地方?当然,两者并非必然冲突,但只以职业前景去判断学系的价值,除了过于功利,亦可能扼杀同学真正发展自己志趣和潜能的可能。将来应该是由同学一双手去创造,而非规定跟随既定的路线去走。请大家放下对「神科」的盲目追捧,让我们的年轻人选择真正适合他们的前路﹗

人生只活一次,每个人都可以有他们精彩的故事,为何我们只用一套公式去限定年轻人的一生呢?

欲发表有关主题故事的讨论,可点击https://qrgo.page.link/pTAZn连结至香港讨论区相关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