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攻略:最大效益的温习 克服「时间」敌人

文: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考试 攻略 温习 时间 王明辉

温习可以有很多种,但要以备试为目标的温习,我们往往需要面对一个最大的敌人:「时间﹗」因此,如果同学们漫无目的地「佛系」式温习—相信缘份到了,自然会温完、时候到了,自然会高分;或者随心所欲,「按感动」选择被命运选中的课题;又或每每以验尸方式将书本由第一页第一行开始仔细地「刨」,往往会将自己陷在死胡同:

1. 温习完好像没有温习过 —— 缺乏应考信心;
2. 赌徒心态 —— 赌开大或开细,全靠运气;
3. 未完成温习 —— 然后可提早宣布「今次玩完了」;

笔者忘记从多大开始,已经不再「温晒书」去考试。容我强调,我很喜欢读书和思考,也很希望将考试范围的每部分都有透彻的探索,然而时间逼人,于是惟有逼出一套要在有限时间内达至最大效益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你做的决定——包括温习甚么(不温习甚么)、甚么时候温习、在哪里温习、如何温习等,都是经过思考衡量,然后作出最大效益,最符合你目标的决定。

当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将课题由头到尾都深入钻研时,第一步就是要「分轻重」,在温习上有「详略得宜」﹗先检视一下你的温习风格,假设距离考试只余一天时间,你只能选择部份章节或课题作最后冲刺,你会选择以下哪个范畴的课题?当你检视过去的温习经验,自己倾向努力聚焦在以下哪范畴?

 

已熟稔

不太熟稔

重要 / 常考

A B

不重要 /

不常考

C D

根据笔者的统计,你的选择其实反映了你的取向:

选A: 你很勤力,但也很追求安全感或太保守,所以才反复温习已温过的内容。

选B: 你很了解你的需要,知道哪些是你「争分/增分」的关键。

选C: 往往到考完试才发现哪些是温习重点,但事前只能寄望自己熟稔的就是考试重点。

选D: 你的温习模式应该陷在迷惘中。

而其实如果我们以「争取最高分数」为当下备试目标,首要是辨识哪些课题、问法、技巧、焦点是常考的,意味着若能应付到这些题目,我们的分数理应会较高;但时间有限,如果我们对重要但已颇熟的课题都花上这么多心力精神,一来会感到乏味,二来增值不大,因此,最值得花时间的,应该是「范畴2」﹗简单而言,以下表所示:

 

已熟稔

不太熟稔

重要 / 常考

快速检阅
由于已熟稔,很快上手

专攻

不重要 /

不常考

简略一看

略过

换言之,你的努力比重应该是: B > A > C和D。大家的努力都很珍贵,但惟有用在准确的地方才能见效呢﹗

英文中学通识科主任,执教近十年,

亦是教科书作者。由学生时代开始,

心痛今天学生为读书考试而困恼,

但深信只要策略得宜,

必定可以找到进步和成功的满足﹗

乐于分享学习和应试心得,

希望成为莘莘学子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