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阅读 三步培养家庭阅读教育 切忌四大错误行为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东华三院何蓝琼缨幼稚园 周思华校长 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 田少斌校长 家庭阅读教育 香港教育杂志64期

常言道「开卷有益」,文字是不少人的一生挚友,建立良好阅读习惯也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品德思考。在幼儿牙牙学语时,不少家长已经在家筑起图书角,购买大大小小色彩缤纷、琳瑯满目的绘本图书。到孩提时代,家长们照样费尽心力,夜夜相伴读诵故事,希望有趣情节能让子女明了书本世界的美丽。然而,建立家庭阅读环境有不少技巧,各成长阶段的阅读需求亦有不同。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田少斌校长与东华三院何蓝琼缨幼稚园周思华校长,将与一众家长分享家庭阅读教育的技巧,并点出四大错误行为,从中为子女建立正面有效的阅读习惯。

掌握成长需要 阶段性建立阅读习惯

早在学龄前,不少幼儿已能透过部分词汇与短句表达自我,可见他们于婴儿时期已具备观察和感官学习能力,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将建立阅读习惯分成3个时期,分别为0至3岁、3岁至6岁、以及6岁至9岁。儿童在3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的理解能力与阅读需求,而家庭阅读与阅读气氛正是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关键。

0至3岁:「玩书」 实践「与书为伴」

幼儿在3岁前,家长的引导对发展语言能力有巨大影响。专家认为学龄前的儿童若能把书本融入生活,乐与书为伴,已为日后建立阅读习惯打好良好根基。东华三院何蓝琼缨幼稚园周思华校长指出学龄前幼儿视觉感知正快速发展,建议家长可以选择线条简单,以图画为主,内容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故事书作为读物:「文字或内容过于复杂的图书对幼童而言,除了难以了解内容外,亦会因过于艰涩而降低阅读专注度。」另外,针对婴幼儿的感官刺激,家长可以选择以不同物料设计而成的「玩书」,如硬卡书、布书、发声书、立体书等,吸引幼儿把玩学习。


周校长强调,家庭的角色无人能够取代,如从小便与子女伴读图书,他们便可透过家长的阅读行为,从中认识阅读的正确方法,如执书的方向与顺页阅读。除了图书,家长亦能善用环境文字,如地铁站名、餐厅菜单等,激发幼儿对生活的观察力,除了能够激发语言能力外,亦可从中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同时扩阔生活经验。然而,因幼儿的专注力较弱,伴读的故事不应过长,一旦发现他们变得兴趣索然时,家长无需坚持把故事说完。周校长特别提及:「幼儿教育理论中,幼儿读写能力为循序渐进的发展。口语是读写发展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学龄前幼儿伴读时,应用口语讲述故事,让其充分理解故事内容,建立对阅读的热忱,继而开展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

3至6岁:「说书」 阅读活动建立词库

到学龄阶段,幼儿能从「学习如何阅读」慢慢发展到「从阅读中学习」,丰富阅读的同时增长其观察力、猜测力、组织力和创造力。专家建议父母在这个阶段可以辅以情意教育,深入学习故事的内容和底蕴,从而建立正向品德。周校长指,家长可尝试从口语讲述转为朗读书面语的「说书」方式,一字一字清楚地读出故事,再用手指同步指着文字,并在适当的位置作出停顿,如「小猫/回来/找/主人」,令幼儿了解一字一音的音节关系。父母亦可进一步引导儿童讨论故事内容,一同找寻配图中有趣的线索,借以培养观察力。

与此同时,读物亦可按程度增加文字比例,并选择句式重复度高的图书,令儿童可以在重复的元素中,猜测出故事的发展。针对5至6岁的儿童,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复述故事,加深故事体会,提升其组织和记忆力。而且,家长亦可在阅读过程中增加趣味活动,如画图、家庭剧场或词语接龙游戏,让子女投入阅读之中。

6至9岁:「聊书」 辅以讨论促进思考

及至小学阶段,儿童已累积词汇量和掌握基本句式,进入自立阅读时期。家长可从伴读改为共读,同时引导发问,如请子女复述故事的时、地、人,或分享最喜欢的角色,甚至重编故事的结局,刺激思考与说话能力。圣公会圣提摩太小学田少斌校长指出,在引导阅读英语,甚至外语图书时,家长可挑选有点读功能的图书,或子女已经看过其故事的英语版图书,以增加阅读信心,减低对英文的恐惧。而且,家长可多选择不同体裁的选物,如寓言、神话小说、人物传记、唐诗、科学丛书等,扩阔阅读素材与丰富知识面。

家庭阅读教育的关键在于愉快而自然的阅读环境,只要家长能提供有趣的图书,充足的伴读时光,定能建立子女对书本的美好回忆。田校长认为:「要建立家庭阅读风气,家长们可以在家举行轻松的读书会,如三代同堂一起谈书,分享感受,让子女在书香中成长,促进世代的交流,令家庭关系更加紧密亲近。」

1. 过于一板一眼

田校长指,家长宜与子女一同订立固定阅读时间,不应在错误时机,逼使他们放下正感兴趣的事,强迫阅读或一板一眼地在阅读后总结出道理。「家长应致力制造愉快轻松的气氛,即使拿书方向不正确,或喜欢跳页看书,总提出奇怪的疑问,亦不应过度纠正,更应温柔坚定回应子女的提问,从书中故事延伸出新的内容,引发思考和创新。」父母不应具功利的阅读目的,反之要明白图书并非教材,不应一味追求子女读懂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字,更应让他们享受阅读的过程,乐于与书作伴,并在共读期间,多赞赏子女的阅读表现,鼓励他们分享阅读感受。

2. 过度控制

有不少家长喜欢按自己喜好为儿童选书,并对图书的内容和题材设限,如可能倾向挑选英文书与科学类图书,抗拒漫画或消闲类书籍。然而,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指出,儿童在阅读自行选择的课外书时,会更享受阅读,阅读表现亦会更好。周校长表示:「儿童的阅读感受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将阅读的快乐归于阅读本身,让其能在阅读中感受单纯的喜悦。」田校长亦指阅读与其他学习不同,需要儿童自主投入与薰陶,良好的阅读兴趣将对未来成长有着深远而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在伴读时,家长不宜过度控制阅读的流程和速度,适量地提出引发思考的提问,切忌过度提问而变成『拷问』,否则儿童就会认为阅读是种负担,最终导致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3. 缺乏阅读空间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习惯。有研究反映,家中的儿童书籍藏书量愈多,儿童的阅读能力愈好,足见家庭阅读资源十分重要。田校长认为,比起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更注重儿童是否有专属的书桌和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当子女在阅读时,家长最好能将视听电器的音量收小,并提供充足的光线,让他们能在没有干扰下愉快阅读。」

4. 家长自己也不看书

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指出,家长的阅读态度与子女的阅读能力相关:家长阅读时间愈多,子女阅读表现亦会愈出色。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家里经常阅读,与子女多出席不同团体举办的阅读活动,平日亦可一起到图书馆借书、逛书店、参与阅读或文化讲座,使书籍化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周校长指出:「其实文字无处不在,父母可与子女一同阅读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文字,如公园运动器械的指引、电器的说明书与港铁路线图,提高对文字的敏锐度。」

讓孩子愛上閱讀 三步培養家庭閱讀教育 切忌四大錯誤行爲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田少斌校長東華三院何藍瓊纓幼稚園周思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