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数码失忆 别让互联网抹去记忆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香港教育杂志63期 数码失忆 大脑重塑 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 罗卓贤校长 裘锦秋中学(元朗) 梅志文校长

随着电子教学和在家学习的兴起,学生对使用电子学习工具愈来愈运用自如,网络慢慢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逐渐习惯依赖这些电子产品,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时,便会倾向容易忘记资讯,渐渐不需动脑袋牢牢记着大量讯息,这种现象就是近年来一直提及的数码失忆(Digital Amnesia)。

过度依赖互联网 讯息碎片化不利大脑功能发展

数码失忆(Digital Amnesia)是指在过度依赖互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导致大脑容易遗忘讯息内容。随着网络发展日益普及,教育领域亦无可避免地需要踏上数码化发展的道路,教师会将教学材料上载至电子学习平台,供学生随时参阅,又或是让学生利用搜寻器进行课前预习准备等——正是这种透过各类电子设备直接快速搜寻所需资讯的方式,导致大家不用再回想长期记忆中的资讯,促使记忆逐渐消逝。

这意味着,互联网仿佛成为了人类大脑的延伸记忆体,个中差别在于获取资讯变得更方便快捷,庞大的讯息量更是充满细节。然而,大脑在处理讯息方面有一定局限,大量琐碎的讯息会导致大脑难以判断哪些讯息是需要过滤、哪些是需要储存,缺失思考沉淀过程,使记忆变得碎片化,难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大脑借着依赖重复回想强化对事物的印象,从而形成长期记忆。但是,脑部有容量限制,当讯息没有被不断回忆、运用时,大脑便会定期删除没有被运用的讯息,以腾出空间给新的记忆。

大脑重塑调整 锻炼记忆功能

教育数码化的进程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患上」数码失忆症又是否必然的产物?要享受网络科技的便利,又不想让它影响大脑功能,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大脑作为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或重新培养良好的习惯,记忆功能便可以恢复正常。

重塑大脑三大妙法

数码排毒法
专注力是形成记忆的重要元素,倘若当下无法集中精神,大脑便无法储存对当下环境的一切感知,更遑论转化成记忆。因此,大家可以设定「离线」时段,远离所有电子产品或互联网,在该时段里专心进行单一任务,如学习、阅读、运动、冥想等。

加强记忆法
透过反复回顾与抄写,把短期记忆转化为深层的记忆,尝试反复念诵或是抄录笔记的方式,增加大脑回忆及整理讯息的时间,借此将以往学习过的想法及观念与新学习的知识点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思维锻炼法
积极参加训练思维的课程或活动亦是避免数码失忆的有效方法,如可透过生字记忆、数独和棋艺,从参与的过程活化大脑的记忆区域,发展认知功能,启动自我学习效能。

丰富活动教学 平衡电子学习

教育界近年大力发展电子化教育,同时亦不忘关注电子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圣公会柴湾圣米迦勒小学罗卓贤校长指,近年因疫情肆虐,为达致「停课不停学」,学校都着力运用不同资讯科技的教学软件和方法,让学生在家维持适量的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学童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次数,对其生活和成长带来了不少改变。事实上,资讯科技无疑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如果运用得宜,能帮助他们辨识需要的资讯和应对资讯世界的变化;然而,如果错误运用资讯科技,则会出现弄巧成拙的问题。罗校长指出:「有学生因为手提电话设有语音转换功能,每当遇到不懂书写的文字时,就会不加思索地使用语音转换功能,用作解决方法。」有见及此,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趁早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数码生活,既要培养资讯科技的能力,同时亦应让他们了解资讯科技外,平衡适切学习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罗校长认为学校可设计一些不需运用资讯科技便可完成的学习任务,如低年级可运用「哑老师」进行「部首大搜查比赛」;中年级则进行「词语存折」;高年级举行「旧故事新结局作文写作」等。通过一系列简单且具挑战性的活动,以不完全偏重科技学习、而且趣味丰富的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重拾识字的乐趣,打好学习的根基。

纸本阅读为治病良方

裘锦秋中学(元朗)梅志文校长多年来积极推动香港教育界的资讯科技教育,屡获不同教学奖项,亦透过多项国际交流活动,对正确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累积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作为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科技应用能力与素质,启发科技觉知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科技便利了教育界的学与教,但我们不可以忽略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可能引发数码失忆症候群的可能性。若同学因过分依赖电子工具而令语文能力倒退,并非社会乐见的事。」故此,父母可与子女一同实践「亲子共学」,一同讨论和研究正面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及时纠正不当的电子应用方法,同时引导他们将不利学习的陋习移除。

梅校长指出:「电子工具能训练学生速读、搜寻关键字及资料整理的技巧,但它永远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好处,如传统阅读能提升人对文字的敏感度与感知叙事的能力,同时亦可提升专注力。所以,维持传统纸本阅读习惯是有效提升词汇量、推理力和集中力的妙法,同时可促进同理心和情绪商数,是目前解决数码失忆症候群不可多得的良方。」

总括而言,生活于廿一世纪,互联网为教学带来许多便利及效率,互联网的便利亦使大脑产生惰性,纵使知识获取与传递的方式大为改变,大脑吸收知识的方式依然不变。若要将表层知识深化,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反复记忆、运用、反思、回馈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程序。科技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态度,如适当地善用线上资讯,不滥用和沉溺其中,且平衡其他的学习方法,维持传统的纸本阅读,定能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

正視數碼失憶 別讓互聯網抹去記憶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羅卓賢校長裘錦秋中學(元朗)梅志文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