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证选校资讯真伪 正视孩子学习需要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升小攻略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杂志 主题故事 升小选校 学校排名榜

望子成龙是很多家长的心中的愿望,然而,为孩子选校的时候,网上资讯泛滥,面对分别不大的学校介绍,难免不知如何入手,不少家长因而自行搜寻更多心仪学校的相关评价,或是浏览网上讨论区内的学校排行榜。事实上这些网站的学校排名榜,全部都由不知名人士订定,他们凭什么准则厘定学校排名榜呢?家长为什么还要相信?!

透过了解学校的客观数据,有助家长选校。比如区内较受欢迎小学,第一组别升中的人数比例、学校投放多少资源在课外活动、外出交流活动、参与的比赛等等。这些统计数字对家长掌握学校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而各间学校的师生比例、校舍设备等资讯,均见于家校会发放给家长的《中学概览》及《小学概览》,可帮助家长更具体地认识学校,并不需要依靠网上所谓的排名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家长到校听学校简介,参观学校,耳闻不如眼见!

评分标准 各自演绎

曾有小学校长表示,学校被坊间某网站的小学排行榜排到较后的位置,更指学校获派第一组别英中的学生为零,因而接获家长查询,学校发生甚么事?为甚么排名这么低?甚至有家长要求退学。而事实是该校每年均有获派第一组别英中的学生;也有中学校长无奈地说,学校在中学排行榜长期处榜末,但学生无论学业或课外活动一直在进步,排名榜资料不尽不实,而当要求网站作出更正却无人理睬,要更新资料亦无从入手。

实际上,对比不同学校排名榜的评分准则,很容易会发现网上排名榜的标准参差不齐,值得商榷。例如元朗区共有49 间小学,某间小学在两个不同的排名榜上,却分别排第六和尾二!更有排名榜预先表明,评分是按主观标准评审,榜中并未提供任何数据支持,令人啼笑皆非。

网上排名榜的谬误

1. 术科体艺比重难以衡量

术科与体艺成绩是不少排名榜的评分项目,然而当体育、音乐等比赛亦成为评分标准,如何衡量术科与体艺成绩的评分比重?每个学生的长处和兴趣也不相同,家长为子女选校时亦各有侧重,因此排名榜对学校的术科和体艺评分准则,根本无法应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2. 校舍面积作评分并不公允!

不少网上排行榜将校舍面积纳入评分标准之一,占地面积愈大,在排名榜上愈有利。这项指标无视了校舍地域的局限性,能否有扩建的可能。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并不关注校舍大小,反而注重校园设备是否齐全,例如球场、英语室、图书馆等。

3. 网页点击:最荒谬的评分

学校在排名榜网站内获得的点击数,也可能成为排名的评分指标,但学校在网站的人气高低、点击次数多寡,与教学质素无任何关系,更无法反映学校的教育水平。而且点击者无身分认证,加上现今充斥购买点击率、帐号等刷升浏览量的网络漏洞,以此作评分标准,绝无公信力可言。

深入认识学校 与孩子做足准备

每间学校均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家长为子女选校时,应站在子女的角度出发,寻找最合适他们身心发展成长的学校。比如孩子擅长哪些学科?音乐还是体育较有天分?这些因素比单纯看重学科成绩更为重要。同时可咨询孩子的班主任和任教老师,因为他们最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宝贵的意见。

此外,家校距离亦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避免孩子每天花太多时间在交通上,容易做成疲累,有碍健康。家长携同孩子参观小学时,避免先入为主,宜鼓励孩子参与开放日所安排的活动,或与教师和在校学生作简单交流,让孩子投入校园气氛,从而观察孩子和学校是否互相合适。

亲身视察 了解学校特色

1. 掌握学校资讯

注意心仪学校的开放日日期,届时携同子女一同参加,深度了解其办学特色。此外,从学校在校刊与通讯内选辑的学生文章,可观察到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老师们的教学质素。

2. 聆听多方意见

要是家长已有心仪学校,不妨与就读学生的家长接触,了解功课的质量、测考要求、兴趣活动等。同时可向子女的班主任和任教老师,咨询意见,思考子女是否适合入读心仪小学。

3. 重视校风、品格及德育培养

除了学业成积,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时,应把德育培养归入考量点。拥有优良校风的学校,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关爱他人,在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建立正确价值观,自然对学生产生归属感。

4. 预留时间支援

有些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功课较繁重,家长选择这类学校,便要有心理准备,孩子会花较多时间应付学业,家长因而要腾出时间作支援;此外,亦不建议为了追求名校,而选择距离住所太远的小学,舟车劳顿消耗精力,影响孩子学习成效,事倍功半。

认识孩子个性 发挥个人专长

  • 了解孩子的强项,选择合适的学校

家长需要选择不是一所各方面都有最好表现的学校,而是一所能够发挥子女专长、引起学习动机的学校。在适性的教育环境下,子女才能得到全面成长。即使入读并非家长理想的学校,不应让情绪影响子女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 关注学习态度

不少家长期望让子女入读一所成绩好的学校,学校自然会把学生教好。其实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有限,更多是取决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学习态度及家庭支援等。

  • 从日常培养兴趣

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便会逐渐发展成为兴趣。兴趣的范畴可以是音乐、语言、阅读、运动等等。家长可以陪伴子女一同参与,借此营造亲子时间,同时从旁指导,当子女感受到关怀时,自然敢于尝试新事物,对学习产生兴趣。

此外,与子女外出时,可多鼓励他们留意街上周遭的变化,继而引导他们思考,当中吸收的资讯,日后便会成为沟通的话题。

  • 与人真诚交流,避免背诵标准答案

有些家长为了打造孩子良好的形象,经常指导孩子在特定情景,作出指定的对答,然而不免令孩子失去童真。事实上,教导孩子用说话表达自己时,除了要注意礼貌,也应鼓励他们率直表达想法;过于世故的对话令人觉得造作,万一问题超出背诵时,孩子更面对不懂回答的窘境。真诚交流即是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训练孩子待人接物的应有态度。

  • 适量面试班  避免过犹不及

面试训练班有助孩子对面试有初步认识,熟习面试流程。然而,安排过于频繁的面试班,容易流于公式化,加上强记标准答案,对孩子造成压力,一旦面试失准,小则影响孩子面试当日的表现,大则打击孩子的自信,日后对学习产生抗拒和挫败感。

事实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子女待人有礼,学会清晰表达个人需要和想法,久而久之便能灵活应对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