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炙手可热 多元出路 以专业支撑医疗服务(大学之路)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陈苇恩博士
陈定璿博士
林晓维博士
大学之路
随着人口老化,本港医疗压力不断增加,社会需要更多生物医学工程师,运用智能技术研发和更新医疗设备。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开办「工学士(生物医学工程)」课程,透过4大紧贴市场所需学习范畴,培育有志者投身生物医学工程界,贡献社会。
4大课程范畴 结合工程与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是新兴的跨学科课程,结合工程学和生物医学两个专业领域,副系主任林晓维博士解释,生物工程在医疗系统担任支援和后勤角色,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协助医护人员解决有关诊断、治疗和检测等问题。学系课程按社会发展设计,包括4大范畴,分别是生物医学成像与生物医学仪器、细胞与组织工程、应用于生物医学的机器人开发与人工智能、以及生物传感器与健康信息学。林晓维以新开办的机器人开发与人工智能科目为例,指机械人手术是热门医疗话题,课程会探讨把人工智能应用到医疗,开发远距离手术,缩短病人轮候时间。
课程主任陈定璿博士介绍,首年课程着重基础知识,第二年渗入人工智能、程式设计等范畴。「学生三年级开始学习工程学和生物医学的融合知识,然后在毕业论文中应用和实践出来,学系亦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医疗器材,累积更多动手经验。」
全港独有 让本科生操作医疗仪器
学系提供设施齐备的实验室,有培植细胞、生物医学影像、磁力共振、电脑断层扫描等仪器。副课程主任陈苇恩博士分享,以研究细胞为例,透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平面,所以学系斥资数百万置入高科技显微镜,让学生看到细胞的高清立体影像,从而分析细胞的微细结构。
检视全港大学,只有城大开放磁力共振仪器给本科生使用,陈苇恩解释,磁力共振机十分昂贵,每间私立或公立医院可能只有一部,如果学生能掌握当中的原理及操作,实习时有助减低停机的机率,可更有效支援医院的日常运作。「学系投放资源购置各式最新的医疗仪器,提供给学生学习应用,让他们实战时更有信心。」
鼓励实习与比赛 累积更多经验
实习是累积经验的最好方法。根据学生意愿,学系可提供暑期或全学年实习机会,让他们熟悉业内工作环境。学生会到本地或海外实验室、医院及医疗器材公司实习,包括港安医院、浸会医院医疗器材维修部、医院管理局生物医学工程服务部等。
学系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设计及制作医疗器材。曾有学生为柏金逊症患者及伤健人士研发智能眼镜,他们可沿着镜片反映的激光指引线向前走路,眼镜两边设声音导航,提示使用者左右脚协调、步距和步速,从而改善生活。这项发明在加拿大iCAN国际创新发明大赛总决赛中赢得奖项,反映学生能把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上,实力更达国际水平。
学科发展潜力大 入职薪酬高
比起纯粹的工程或生物学系,城大生物医学工程课程应用层面较广,所以超过九成毕业生都找到全职工作,而且出路多元,能从事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师、科技器材销售、研发人员,甚至教育行业,入职薪金达$20,000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陈定璿分享,生物医学工程虽属后勤工作,但形式多元。「有毕业生到手术室工作,负责操作仪器,确保手术能顺利进行,也有毕业生在医院负责3D打印,因为磁力共振报告复杂难明,毕业生协助医生把拍摄到的器官组织打印出来,让他们可以更准确地讨论和策划手术、或是拿着向病人解释病症,学生都能学以致用。」
医疗系统迈向科技化,生物医学工程未来有更大发展潜力。陈苇恩举例:「以电脑断层扫描为例,由于报告数据量庞大,医生未必有足够时间检视,若果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分析报告内容,便能减轻医生负担,把握时间治疗病人。」林晓维续指,学系提供可直接衔接的硕士及博士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握机会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