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裙脚」港孩!自理能力从小培养 谢绝离地公主、王子病

文: 教育传媒

香港教育杂志 教育传媒 自理能力 孩子成长 狮子会何德心小学李文萱校长 东华三院方树福堂幼稚园高颕思校长 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罗卓贤校长

现今的香港社会物质丰富,然而在少子化的影响下,大部份孩子由一出生就备受呵护。孩子在全天候的照顾下,往往可以「十指不沾阳春水」。然而,随着孩子逐渐成长,除了学术知识,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自理能力反映着孩子的成长进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都有一定的自理技巧需要发展,如在幼稚园低年级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发展到能够熟练的抓握汤匙进食。然而,部分家长可能会疑惑,孩子在不同阶段应该发展甚么自理能力,自己又应该如何给予孩子机会培养自理能力,避免孩子成为被宠坏的小王子、小公主。记者特地访问狮子会何德心小学李文萱校长、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罗卓贤校长和东华三院方树福堂幼稚园高颕思校长,亲自解构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心得。

自理能力发展里程碑

三至四岁儿童的发展
□ 熟练地用匙羹进食,捧壸斟水
□ 膳后抹嘴
□ 自行脱掉简单的衣物,也会解开衣钮,但仍要他人帮忙把衣服穿好
□ 自行穿上不用绑鞋带的鞋子
□ 使用肥皂洗手及抹手
□ 日间自行如厕,少有遗溺

四至六岁儿童的发展
□ 开始使用筷子
□ 摆放及收拾餐具和餐盘
□ 自行洗脸和刷牙
□ 自行穿衣、脱衣
□ 自行如厕及清洁,不再遗溺
□ 做简单的家务,如收拾自己的衣物、用品

自理能力发展里程碑只能作为大概的参考基准,每个孩子实际发展的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家长仍需要考量孩子的能力作相应训练。

香港大部分幼稚园的学习均强调结合生活经验,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当中涉及大量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然而,由幼稚园过渡至小学,不论是学习模式还是环境对于孩子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尤其他们在接受环境刺激后难以给予即时反应,因此不论是老师在家长会及预备班上的提点、家校间的沟通,还是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预备都是十分重要的。

以时间蕴酿 日常生活中训练基础能力

孩子的前庭觉系统是重要的学习要点,因为几乎所有感官的资讯都仰赖前庭觉输入,孩子只要前庭觉不良,他们在阅读、抄写,甚至坐下来都会有障碍。故此,东华三院方树福堂幼稚园高颕思校长提醒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亦应该先提升感知肌能、认知概念、大小肌肉技巧及前庭觉系统的能力,从而改善日常自理的表现。

事实上,只要多给予适当的刺激,便能够强化孩子的前庭觉发展。例如到公园玩耍能够有效地刺激前庭觉系统,透过触摸草地、大树、橡胶地垫等能够强化他们的五感,不同的游乐设施如跷跷板等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前庭觉。当然在疫情期间考虑到卫生问题,家长亦可以在家安排骑摇摇马、揉黏土等,已经可以满足前庭觉发展的需求。

渐进式放手 逐步建立自理能力

狮子会何德心小学李文萱校长认为在建立孩子的自理能力上,需要学校、家长及学生三方面的配合,借着阶段性地放手让学生有发挥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首先,家长需要放下对子女的宠溺心态,不能期望学校像家长般在学生的各方面都照顾周到。毕竟学校除了教授学术上的知识外,亦希望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成材,只有不断的学习他们才有能力应付未来社会的要求,而建立自律、自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满足前庭发展需求后,家长亦可以让孩子尝试参与一些日常自理活动,如扣扣子、折叠衣物等。此时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把握每个日常训练的机会。仁济医院何式南小学罗卓贤校长认为家长不必过份担心孩子「学不会」、「做不到」:「其实这个年龄层的孩子适应能力很高,而且善于模仿,因此家长要对自己的子女有更多的信心,放手让他们尝试。」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失误,然而这是学习新事物及新技能的必经阶段,家长切忌一看见孩子做错便插手干预,反而应该从旁鼓励和启发。

着眼幼小差异 进行针对性训练

纵然孩子具有很强的适应力,但小学生活对他们来说仍是陌生的。而孩子往往在学校所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如厕、上课模式及物品处理上。幼稚园的如厕安排有固定时间,更有老师帮忙。因此,当学生升读小学时,若家长平日没有灌输相关的概念时,便会因未能自行如厕而造成麻烦。家长可以早于幼稚园时期便教导孩子如厕的方式、卫生措施等。孩子有更多时间熟习,便能免却小学模式转变而不知所措的烦恼。另外,小学的科目五花八门,孩子在收拾书包时难免会有困难。家长不妨先与子女一起认识不同的课本,教导他们把同一科的课本和作业、笔记本一同摆放等的小技巧,再每天花费15 至20 分钟与孩子一起按着时间表收拾。李校长指出:「有些家长对于自理有自己一套的看法,认为孩子只要欠带或欠交,便会汲取教训,以后不会再犯。但在最开始时,我们还是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收拾,在孩子忘记时加以提点,毕竟他们在一开始对每一科需要带甚么并没有概念。」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时,亦需要有耐性,给予孩子练习的机会。

小学新挑战:午膳自理

与此同时,一年级新生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日便会开始恒常的上课日,而这时午膳的自理就是另一个新挑战。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能独立进食,然而在进食速度上却非常慢,部分孩子甚至到午膳时间完结也吃不完。家长应该在家先培养孩子的进食态度,同时营造恰当的环境,如避免使用其他电子产品,让他们能够专心用膳。罗校长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升读幼稚园高班的暑假时,开始培养他们良好的用膳习惯,慢慢的让他们了解在校午膳应该如何处理。

让孩子参与活动准备 引入时间管理能力

在幼稚园,老师会帮孩子安排课堂上的一切,包括洗手间的时间、活动室的移动等,小手作等也会与他们一起完成。但升读小学后,孩子便要完全依靠自己,在偌大的学校里自行到达不同的特别室上课,或是小息时间按自己需要去洗手间等,更不用说一下子增加的功课数量。因此,高校长认为孩子及至高班,家长便要开始灌输自律及时间管理概念。家长可以留意孩子在完成手作时需要多少时间,并告诉孩子,了解自己的情况,方便升读小学后能够做好时间管理。

与此同时,罗校长认为在功课方面,家长可以与孩子协议订立时间表,并坚守进行,潜移默化的灌输孩子从小自动自觉完成功课的概念。借着父母与子女协商制订时间表能够让孩子感到被爱及被尊重,他们亦会更履行时间表上的安排,而且父母亦能从中了解他们的需要。罗校长亦建议家长在孩子回家更衣后,让他们有一段休息时间,毕竟上课时数和吸收的知识一下子增加,孩子难免会感到疲倦。而且,家长可以用合理且非物质的承诺鼓励孩子完成功课,如在接下来的电视时间或公园游玩时间陪伴他们,给予他们赞赏和肯定。

从生活自理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够培养,因此家长亦应该留意自己的心态。李校长表示当孩子在功课上遇到难题时,家长应该引导他们思考,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另外,家长若为孩子安排功课班或补习班,亦应该在日常中透过简单的对答,掌握补习的情况。例如在茶楼吃点心时,可以问孩子桌上的点心加起来是多少,又或是点心纸上的字的读法等,将学科融入日常,了解补习班老师的教授情况。

同时,罗校长认为家长和学校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校的衔接措施,并采用相近或相同的准则,助孩子维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并发展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