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教室 游走于香港山野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3期 中华基督教会基真小学 吴金晓副校长 陈康凝老师

白云做屋顶,老树做课桌,奇石做椅子,这样的学习体验别具一格。中华基督教会基真小学吴金晓副校长和陈康凝老师突破传统课程框架、教学局限性,带领学生踏出校园,游走于香港的山野之间,将传统文化、国民意识和正向价值观融入行山过程,在大自然中收获丰富知识并实践良好品格和行为,因而荣获 2023 年优秀教师选举教学组奖项。

独特学习经历 感受大自然

疫情减少了学生外出学习、体验的机会,平日网课亦要使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改变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吴金晓副校长素来喜爱行山,恰逢香港教师梦想基金接受申请,他便尝试提出在学校成立行山队的计划。「我希望透过山艺体验,令小朋友不再沉迷电子产品,将自身经验配合教育局提出的价值观教育,实践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开设不一样的课室,借此建立与学生的共同经历。」

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坚毅、勤奋的精神和态度,建立国民身份认同,通过走进山野,切实收获和实践正向价值观。吴副校长补充:「我们的行山路线难度颇高,行程至少达到五小时,有些较难的路线,如大东山、莲麻坑。一踏上旅程,就没有回头路,不能放弃,多辛苦都要坚持,所以一定要有毅力。」学生也会走访传统村落,如前往客家村观察传统建筑、体验传统文化、民族特色。

设计山艺课程 分享学习成果

行山亦有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因过程中若有一位同学受伤、感到不适,全体学生都要一起离开。陈康凝老师表示:「行山时要互相扶持、合作,照顾自己以外,也要照顾他人,这让学生体会到关爱的重要。」行山队有二十名小五、小六学生,入选行山队要先通过面试,学校期望看到学生坚持不懈的决心,因此学业成绩并非考虑范畴。学生于行山前后都有山艺课,学习各类相关知识、掌握行山技能,并需要了解路线、搜集背景资料。行山后,学生要在公开课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分享学到的知识,关于保育议题的建议,例如兴建一座新的郊野公园,可以有甚么设施?学生还可以使用 VR 带领老师观看他们的学习成果。

广邀嘉宾朋友 与局长同行

吴副校长积极邀请嘉宾参与他们的行程,当中有作家、村长、医生等,陪同学生共历一段路程、分享人生经验。「在计划初期,我曾经邀请过前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跟我们一起行山。我们素不相识,我只是发讯息给他,却得到积极回应,实在难得。」黄锦星透过网上会议,建议他们进行古村深度游,其后一同前往梅子林,还介绍村长给学生认识,陪同学生完成整个行程。每次邀请不同背景的人与学生同行,他们都有独一无二的经历,在一整天的行程中,学生透过交谈,可以了解他们的职业生涯,知道成功的道路要付出甚么,这是日常课堂难以获取的知识。

义工全程照顾 务求家长安心

学校理解学生安全是重中之重,亦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故此,每次行山学校都会邀请义工协助,他们大多是吴副校长的行山队友。一队人行山,首尾可能相距二、三十米,前面带路的老师往往难以顾及队尾的学生,便需要义工照顾。每次行山,义工和学生的比例会是 1:2,而一些难度较高的路线,比例甚至接近 1:1,得益于义工的悉心照料,能够确保行程的顺畅与安全。

挑战高难度路径 培训班供外校观摩

吴副校长及陈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丰富学习体验。学生未必喜欢两、三个小时完成全程,易行的路线,他们喜欢挑战较长、艰险的路线。同时,学生亦渴望有嘉宾参与行山过程,因为可以闲谈、提问,发挥想象力与好奇心。回到学校后,同学亦会滔滔不绝地与老师、同侪分享行山的收获。陈老师表示:「若问他们行山辛不辛苦,他们都说辛苦;但问他们会不会放弃,他们都说不会。相信他们长大后,行山的经历一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儿时回忆。」

此外,学校开设行山队对于学生的帮助成效显著,教育局因而向吴副校长提出,尝试开放此计划给其他学校的老师前来观摩。为此,他们安排了一次培训活动,给在职教师参与,当天有十多位来自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老师及三位中学生一起来行山,反应十分热烈。不少学校希望能协助他们举办类似活动,教育局也有意开办行山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