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码校史廊 承传学校珍贵文化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37期 叶伟明博士 数码校史廊

科技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为文化传承注入新动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传播和发展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现时普罗大众习惯使用数码设备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东华三院一直在支持属校发展方面不遗余力,拨款东华三院伍若瑜夫人纪念中学建设数码校史廊,充分体现办学团体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学校文化的承传和创新,也是东华三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叶伟明校长推动学校建设数码校史廊,不仅能迎合数码时代的新趋势,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动的校史浏览体验,更有效保护珍贵的校史文物,系统化地展示学校的历史,从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善用创新数码科技 串连学校历史文化

数码科技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可能性,现时可以通过数码技术来欣赏和记录文化遗产,即使是一些无法亲临现场观看的文物,例如清明上河图,也可以通过数码立体的方式呈现,让我们更清晰地欣赏每一个细节。这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生活场景中。叶校长指出:「过去,我们要观摩文物古迹,即使是仿制品也需要亲临现场,反映其局限性。惟现在借着创新科技,我们可以对相关文物古迹进行全方位记录,甚至能刻画不同时间线的历史情景,深度还原当时实况。」

近年,不少学校会建设校史馆作为文化建设、历史传承、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向师生和社会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凝聚和传播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但往往学校在建设校史馆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例如资金和场地限制、文物收集和管理困难、展览形式单一等。校方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真正发挥校史馆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作用。叶校长表示:「创科创新应该应用于不同层面上,我们需要开阔眼界,例如将过往生活和未来生活互相串连 ,亦是一种崭新的应用方式。因此,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同样是灵活运用创新科技的重要一环。」

文化传承注入动能 崭新互动创造价值

数码校史廊的意义在于让所有持份者与学校产生联系,感到自己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只需通过在相关页面搜寻,便能够找回属于自己成长的记忆。叶校长指出,创新科技的进步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价值和机遇,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化传承和体验。比如展开学校历史的文化保护工作,建设数码校史廊时,便可以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根据各种主题内容轮流展现,让观众可以各取所需,自行浏览感兴趣的相关内容。通过运用数码技术,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更多内容,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追求创新先行者 联系师生深厚情谊

数码技术为我们欣赏和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契机,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数码校史廊得以顺利推展,不仅需要有前瞻的概念,更要具备敢于创新的先行者,勇于尝试和迈出第一步,对于学校保存和传承文化极具意义。叶校长表示:「试想一下,不少旧生回到母校时,都会想到以前的课室坐一坐,抚摸一下桌椅,并拍下一些照片留念。但时过境迁,学校一直在变化,今天摆放的物件亦可能不是当年的物件。建设数码校史廊成为一次很好整理学校历史文物的机会,日后不用再担心文件变旧泛黄,或是相关资料随着人员变动、时间流动而丢失。」

除了叶校长高瞻远瞩推动整个数码校史廊的发展外,亦有赖办学团体投放资源大力支持。早在2年前,叶校长已有全盘规划建设数码校史廊,着手撰写计划书,向东华三院申请拨款,并调动团队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使校史廊臻于完善,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也为师生和校友提供了一个更好了解和感受学校历史文化的平台。叶校长指,通常数码化的资讯会显得冷冰冰,较具逻辑性,但我们如何为其注入温度和感情,就需要融入人性化的一面。从宏观角度出发,师生、校友不仅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足迹,更可以轻松检索到曾经的同学或校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联系、分享生活的渠道,日后共同谱写更多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