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年度财政预算案拨款 有否关注中、小学生体育发展及需要?

文: 教育传媒

专家分享 教育传媒 财政预算案 体育发展 香港运动员基金 JSIT 联校资讯科技学会

教育傳媒: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 有否關注中、小學生體育發展及需要?

在2018/19年度举办的多项国际体育赛事中,香港运动员都表现超卓,屡获佳绩;其中单车选手李慧诗更是多项世界单车赛的奖牌得主,并得以穿上彩虹战衣(世界冠军赢得特定项目、类别和车种时,必须穿着彩虹战衣);另外,香港跳绳选手亦于世界公开赛获13金8银8铜,表现实在令人鼓舞。香港的运动员获取了这样的佳绩,香港政府有甚么政策去帮助运动员延续下去呢?或者说,政府是否有意识地把佳绩延展下去呢?

我们先看看2019/20年度财政预算案(下称「预算案」)给中、小学校的预算。在预算案中,中学生的学习及心理需要似乎备受关注,政府「大手笔」拨款于科普教育及增加社工人手。先拨款5亿元在未来3个学年推行「中学IT创新实验室计划」,向每所资助中学提供100万元,让学校自行购置所需的资讯科技设备和专业服务,以及举办更多相关的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崭新资讯科技的认识,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端运算、大数据等,务求在中学阶段已为年轻人建立良好的资讯科技基础。另外,在学生心理方面,为增强青少年精神健康及提升抗压能力,由2019/20学年起,政府会在全港460多所中学实行「一校两社工」计划,并相应增加督导人手,涉及每年经常开支约3亿1千万元。但同样的政策,未惠及小学生。

我们再看预算案中的体育发展方面。政府会向「香港运动员基金」注资2亿5千万元,增加奖学金支持运动员体学双轨发展,并于未来两年拨款约1亿元资助60个体育总会,以应付参与海外比赛、代表队训练、支援清贫运动员,以及其他营运支出。职业运动员的发展备受重视,但是,却丝毫未提及中、小学校的运动员。作为发掘、培养运动员的最前线「基地」,学校的学生运动员并未受惠于今年度的预算案。其中,小学生似乎较被忽略的一群,他们在预算案中有甚么得益呢?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是否充分了解中、小学的真实情况?或是只重视学业成绩和科普发展?又或者认为增加学校社工就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否想过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学生没有机会纾解压力!

体育训练正是调节心理、生理的重要方式;即使我们不用担心未来10年香港体育界是否能保持现有的佳绩,也要想想如果中、小学的体育训练仍不被重视,缺乏政府提供的拨款或资源,香港不但未能栽培下一代的运动员,体育运动也会逐渐被其他项目取替,中、小学生心理、生理、体能问题更会陆续浮现。难道香港的教育仅需栽培只懂读书但健康欠奉的书呆子?个人作为专业体育训练的教育工作者,真不希望这情况会在香港的将来出现。

教育傳媒:政府會向「香港運動員基金」注資2億5千萬元,增加獎學金支持運動員體學雙軌發展
政府会向「香港运动员基金」注资2亿5千万元,增加奖学金支持运动员体学双轨发展。

JSIT联校资讯科技学会
T老师

JSIT聯校資訊科技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