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回归25年 实践求进精神 瞻前顾后不忘初心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香港都会大学 教育专业24期 高等教育 自资院校 遥距课程 林群声校长香港都会大学的前身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于1989年成立,较香港特别行政区只「年长」八年,在这短短三十三年期间,香港的高等教育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由最初只有两所大学,增至十多所高等教育学府,当中包括八所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大学。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于1997年升格为香港公开大学,更于去年正式采用新校名香港都会大学,是一所管理完善的自资院校。
香港都会大学的一大特色,是在提供全日制课程之余,同时保留了遥距课程,让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升读大学的人士,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向着大学学位的目标进发,真正实践香港都会大学「终身学习、不断求进」的办学理念,亦是林校长最感自豪之处。
提供全日制面授课程 学额稳步上升
林群声校长指出:「当年政府成立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就是为了给当初失去入读大学机会的人士提供渠道,透过遥距方式进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随着时代改变,本港大学的数目增加了,经济及民生亦有所改变,从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学门槛,愈来愈多学生符合条件,令升读大学的人数大幅增加。林群声校长娓娓道来:「这代表香港公开大学的任务某程度上完成了,本校继而开始提供全日制面授课程。起始时部分课程只有二、三十人报读,绝对不符合经济效益,但是我们坚持下去,于 2007 年加入 JUPAS 联招,愈来愈多人逐渐意识到香港公开大学的价值,全日制面授学生的人数亦稳步上扬。另一方面,本校看到社会上对遥距课程仍然有需求,不但没有放弃开办遥距课程,更特别为此成立了公开进修学院,一直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作出改变。」
遥距课程回应需求 照顾学生需要
林群声校长说:「值得注意的是,对遥距课程有需求的,也包括在囚人士。在监狱内的学生如果想读书,遥距课程是唯一的途径。我们有发展完善的教材,学生只要按时提交功课便可。不过,在囚人士在交功课时也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他们不能电邮发送功课,部分学生要将功课用录音带录下来寄给校方,由校方将录音带数码化后,转交负责老师,充分照顾他们的需要。」
在访问中,林校长多次用「瞻前顾后」来形容香港都会大学:「纵使现在社会上已设有多间学院,但我们是唯一一间需要瞻前顾后的:既要观看长远发展,努力进行研究以提升学术水平;亦要回望留在后面的学生。这犹如登上一列高铁列车,列车正高速向前行驶时,也必须细心留意是否仍有学生滞留在月台上。这群滞留在月台上的学生,就是过去想读大学,但苦无机会的人,我们会伸手扶他们一把,提供一偿心愿的机会。这正正是香港都会大学在社会上独一无二的角色。」
克服困境 继续为本港训练人才
回顾院校走过三十三年的道路,林校长自言跟香港回归二十五年的历程没有太大分别,多年来都面对种种困难及挑战,必须求变求新。林校长认为,该校面对的其中一项挑战,就是护理及健康学院的教师人手不断流失。「我们是全港训练最多护士的院校,然而,面对教师流失的困境,我们即使希望增加收生人数,也是困难重重。」林校长笑言,香港都会大学教学团队将继续迎难而上,毋忘初心,为香港培育专业人才而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