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非华语人才 创造文化共融优势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27期 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 袁国明校长 人才 非华语

香港作为多元共融的「全球城市」,居住了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他们自然亦是香港未来的重要发展力量。随着本港非华语学生人口逐年迅速增长,辅助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以助他们融入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本港社区更为重要及迫切。因此,发展非华语中文课程,提高他们读写听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习惯、提升语文素养,以及认识中华文化,有助他们融入香港的发展步伐。

开设非华语课程 把握发展机遇

学校要照顾非华语学生学习语文的多样性,除了设计不同程度的中文课程外,更应为学生开放学习材料,重视经典阅读,制作校本非华语中文文言文教材;同时,负责非华语中文课程的老师,亦应积极参与教育局「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的研发和试教工作。此外,开设校本的职业中文课程及基础普通话课程,有助加强非华语学生的竞争力,为他们将来到大湾区发展,甚至内地升学皆带来莫大益处。

非华语课程正好为这群学生打好稳固的语文基础,本校历年来累计有 30 多位非华语学生获内地大学及 3 所「生源基地大学」录取,适切的语文课程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在内地生活的沟通和学习问题。除此之外,部分非华语学生能够由调适中文课程过渡衔接至主流的中文课程,甚至参加中文科中学文凭考试,并取得理想成绩,我校一名巴籍校友更因此能够升读大学,并完成教育文凭,善用自己的文化背景,持续为香港培育下一代人才,协助其他外籍学生融入生活。

跨校协作 推动社会多元发展

未来学界亦应携手建立「专业社群」,落实「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共同研发照顾非华语学生学习多样性的校本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教材(如校本文言文教材、职业中文教材、普通话课程等),兼顾各个课程学习内容的横向连系及纵向发展,协助非华语生可以逐步衔接主流课堂,为他们的升学及就业作好准备,推动香港人力资源的多元发展。

袁國明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