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反思学校的作用

文: 教育传媒

校长专访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 许振隆校长 教学新常态

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全球,全港学校(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特殊学校及提供非正规课程的私立学校)按教育局的指示,于2020年2月3日开始停课。之后虽然因应疫情发展,在五月份恢复面授课堂,但不久又提早放暑假。新学年之后,网课和部份面授课,成了教与学的新常态。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作为学生,也是时候反思学校教育所起的作用是甚么?

学校这一种学习场所,在中国自夏商以来,便已经有了。《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可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使他们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香港学校一般以德、智、体、群、美「五育」作为学习目标,以此贯穿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都对品德、体魄、沟通、合作……等,有所增益。可是,停止面授改用网课,可以如何真正达致「五育」?这个问题实在需要深思。

随着科技发展,为了让学生不会失去学习机会,疫情底下,线上学习成为了新模式。原本以为网上课堂是短暂的过渡,但今天全面恢复面授课堂却显得有点遥遥无期。学生在家面对桌面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一整天,学校通过网络给予学生的,似乎变了智育为主的课堂,其余四育又是否能均占呢?虽然,有些学校仍旧会进行体育课、德育课、视艺课,但这些依然是课堂,而不全是「五育」这学习目标。

群性发展 不可或缺之所

三月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表示,截至去年底全球每七名儿童中就至少有一人(3.32亿)因居家防疫政策而无法回教室,许多孩子因而感到害怕、孤独、焦虑,并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承受着精神健康的威胁。由此可见,学校是群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童能回学校上课,才真正发挥到学校的功能。学习知识可通过网课达成,但相处、沟通、合作、品德建立……等,是网上课堂无法给予学生的体验。

香港是先进国际都会,在疫情防控方面有明显的成果。学童的学习若还停留在网上为主,失去其他四育,又是否「学校」的作用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思考学童会否继续承受着其学习、身心健康和安全面临的破坏性影响,各界必须合力为学童谋求出路。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中學 許振隆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