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结合中文 科技中体现人文温暖

文: 教育传媒

教育资讯 教育专业 教育传媒 伍展鸿 吴善挥 中华基督教会基协中学 2021优秀教师选举 教学研究组小组 教育专业第20期 教联会

2021 年「优秀教师选举」
教学研究组小组得奖者
中华基督教会基协中学
吴善挥 伍展鸿

  STEAM教育本质,强调运用科技造福人群,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然而分科制度将人文学科及科学教育分隔,导致STEAM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未能展现,因此吴善挥老师与伍展鸿老师合作设计了以人为本的STEAM教案,以绘本作导入,再以STEAM创作实体输出,让学生能够体验一个真正的STEAM教育理念。

奠下「科创为民」基础
  伍展鸿老师坦言参加优秀教师选举的念头,源于一次普通的午餐聚会。「当时吴善挥老师提及科学家可以发明很多东西,例如炸药,如果是为民着想的科学家,他便会用炸药开山劈石,为民开辟更多的土地;反之则危害社会。」科学为社会提供发展动力,人文为发展提供正确方向。吴老师的一番说话,启发了伍老师,伍老师认为若STEAM教学过于侧重教学而忽视应用,着重教授学生一些科学原理或是电脑编程,却忽视了背后的人文精神,窒碍学生将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于是二人设计出是次教案,以培养学生兼备科技知识及人文素养为目标。

多媒体+设计思维 深度探讨议题
  课程设计上,每组单元都会先以绘本作为引入,让学生理解主角面对的困境,以短剧或短讲形式引领他们代入主角的情感,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法。吴老师更参考自己于2018年设计的获奖教案,融入华语流行曲,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绪,以短文创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归纳所思所学。
  以救助弱势社群单元为例,吴老师选用绘本《如果我是市长》为切入点,建立情景平台,学生先理解贫穷的根源及带来的问题。「阅读绘本后,我们从故事的桥段延伸出教学活动,由学生轮流扮演市长,发表自己解决社会贫穷问题的措施及行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借着集体研讨,互相激发创意。」吴老师亦于课堂上播放郑秀文的《加尔各答的天使——德兰修女》,借着了解德兰修女的奉献精神,冀望学生在品德层面上有所启悟。当学生建立情感基础后,便综合所学,进入师生讨论及短文创作环节,分析贫苦大众的真正需要。
  伍老师补充道:「STEAM教育经常采用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设计前学生必须先了解产品使用者,从而设计出适切的功能。然而疫情下学生缺少了接触真实情境、访问等机会,使他们未能落实执行设计思维部分。但吴老师的绘本赏析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让学生有稳定的情景平台进行讨论。」

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
  在思考解决方案时,伍老师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学生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自由讨论,鼓励他们从网络、书籍或不同讯息,了解世界各地怎样善用科技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贫苦大众需要充足的粮食。因此在研发环节,他们探讨了不同城市的种植方法,最后决定设计一个以Arduino系统推动的浇水机械人。」伍老师坦言当时作为视艺科老师,对于电脑编程并不了解,因此在过程中邀请电脑科的老师协助,并就内容进行适当的剪裁,达至教学相长。「毕竟Arduino系统对于学生而言太艰深,所以我们改而教授他们调整湿度感应及光度感应的编码,作为了解编程的入门。」
  另外,STEAM提倡「动手做」的观念,透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与经验作连结。伍老师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PVC水管作为机械人的原材料,方便学生自由切割组合,创作他们理想中机械人的外形。

跨科协作 推展创客精神
  教案成功推行并获得学生的肯定,吴老师及伍老师坦言得到很大的鼓舞。吴老师表示,以往从来没有想像过中文科可以与STEAM结合,由语文教育延伸至科创教育。「中文教育一向着重学生品德情意的发展,培养应有的价值观,但缺少了学生展现的机会,容易流于表面。往后我希望除了绘本外,亦可以试用文章、小说等,延展更多的情景学习,让学生能够将品德价值转化为帮助他人的渴望,并在制作的过程中透过针对他人的困惑,为他人思考解决方法,将善良内化。」
  多元化的人文教育活动补充了STEAM教学的完整性,让学生学会创客(Maker)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科创为民。伍老师亦认同STEAM不应只是一个科学原理或是产出,而是紧扣不同的学科,联系生活。「这个教案让其他教师能够参考,中文、视艺及编程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策略,甚至可以再联系生命教育,使整个教学更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