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生涯与职涯双轨并行 借助商界力量 开创更阔道路

文: 教育传媒

教育传媒 教育专业 专家分享 生涯规划 商界 李子建 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 香港教育大学 罗世光 智经研究中心 职业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研究

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和终身的探索实践过程,透过认识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对未来发展作出有系统的规划。虽然教育局近年投放不少资源推动生涯规划,而学校也有专职老师负责生涯规划工作,然而不少学生对选择职业依然感困难,甚至无法订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反映生涯规划课程成效没有预期般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李子建
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总监
罗世光
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专业顾问、香港岛校长联会会长

生涯规划是终身学习之旅

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总监李子建,以及香港岛校长联会会长、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专业顾问罗世光对生涯规划有深入的见解,通过各种专业研究,找出香港推动生涯规划时遇到的困难和局限。

随着时代进步及社会生活形态的变迁,职涯亦会不断转变,李子建认为,推展生涯规划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科技愈来愈先进,以医生为例,现时已有微创,甚至机械人手术,工种有一天或会被科技取代,所以教育的工作是协助学生建立生涯规划意识和作好「准备」,训练所需技能,开拓前程。

连系商界 为学生拓阔出路

要推动生涯规划,首先要思考它能否实际地为学生扩阔出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曾提及香港需要ABC行业的人才,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能力和志向,李子建相信行行出状元,生涯规划的原意是协助学生发掘长处,扩阔他们的选择和可能性,但现时所推动的能否为学生带来更宽广的出路?

「智经研究中心曾委托香港教育大学学术顾问团队进行研究,包括调查青年人对哪些行业感兴趣,结果显示新兴行业中,青年人喜欢做甜品师傅、塔罗分析师和婚礼统筹师等;这次同时访问了中学家长,结果显示他们亦乐意接受,原来学生和家长对职业的看法是有共通点的。政府可以从这个角度发展生涯规划,在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接受的领域上多踏出一步,例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投放资源到中小企,了解市场需要甚么人才,从而培训学生。」李子建补充,老师平日要应付沉重的教务和行政工作,把生涯规划责任全放在他们身上并不理想,建议善用社会的力量来分担。「不论大或中小企业,他们都有社会企业责任,应开放机会让更多学生体验职场

,学校亦可多参与商界的计划,丰富学生的工作体验。」

「职业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家长其实愿意理解及支持学生对职业的想法,两位受访者建议政府可以多从这个角度思考,为发展生涯规划多踏一步。

初中是规划生涯的理想学段

在现时的学制下,学生会在中三学期末选科,决定高中的学习生涯,以及未来的升学及就业路向,可谓升读大学的前哨战。大部分学校都把推展生涯规划的资源集中在高中,李子建却认为初中才是最理想的推展阶段。「老师和学生在初中阶段较有空间,此时推行生涯规划教育,让他们在选科前及早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寻找发展的可能性,所作的决定也相对较好。」

「生涯」可推前到高小推行

罗世光认为生涯规划分为生涯和职涯两部分,高中多提及职涯,若到了生涯部分,就不能只在高中推行,应把时间线推前到初中甚至高小,除了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修科目外,也可以巩固他们的正向价值观。理想的生涯规划不单能协助学生认识和检视自己的能力,更包含了生命教育元素的全人发展,可以培育学生抗逆和忠诚等正向能力。故此,学校可早点通过课赋,观察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特长是否匹配。

同学向展销会嘉宾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介绍「潮之手作」产品。

考好眼前公开试比较重要?

实施新高中学制后,有言是一试定生死,在一切以学业成绩为先的社会风气下,考不上大学,是否就代表没有前途?李子建认为学术成绩不等如一切,但香港现时并没一个灵活的机制去确认学生能力,学界应深思如何帮助学能表现较差的学生,两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其实生涯规划正正可弥补制度上的不足:「当拥有不同才华的学生亦能在学术制度以外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自然有自发学习的动力。所以业界真的需要加强与年青人的沟通,理解他们所想,思考如何在考试体系以外给他们制造机会。」

不少学生选科时会受社会风气、学科地位,以及身边意见影响,以致出现「错配」现象,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修读。在推动生涯规划的工作上,罗世光认为校长的视野要够广阔:「校长需要明白生涯规划不应局限于选科和考试,而是一项全人发展,也应把这个讯息带给同工。」他亦补充,学校的资源和人手始终有限,假如以全校参与模式推动生涯规划,难免会出现人力问题,他寄望社会各界互相配合,增加资源,携手完善生涯规划。